第五十章 禅谛居士-《这个兵王会算命》
第(2/3)页
如果事成,多数人会依约还愿,也有个别人爽约失言的。如果事情不成,则许愿也自然作废。
第四种是在家供奉佛菩萨或定期到寺院是请香拜佛之人,这类人比较虔诚,无论有事无事,都是如此。
第五种是多少有些余钱的人,拿钱供养僧尼或者是捐款修缮、建设寺院之类的人。
第六种是居士,类似于俗家弟子,有的已经皈依,有的没有皈依。
共同特点是经常住在寺院或者是经常到各地的寺院云游。经常参加诵经等各种宗教活动。
这类人,是佛教信众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懂得一些教义,熟悉一些宗教仪轨,信仰比较虔诚,也比较遵守戒律。
这些人虽然已经皈依,但还不是出家人。
皈依的,会有个师父。有的会有个法名。比如金敏,目前就是居士,她已经皈依,拜了禅一为师。法名叫禅谛。
所谓法名,就是在教中的名字。主要用以表示某人在某个宗教中的身份符号。
其作用和艺人有艺名,间谍有代号,囚犯有编号差不多,一是区别身份,二是寄托某种希望或是要求,三是辨别辈分。
辈分排列,有的规矩较严,从名字上一眼就能分出辈分。
有的则较随意。
如禅一给金敏起的禅谛的名字,初一看,以为是平辈,实际上却是师徒。
但若是在禅觉寺呆的久了或是了解的情况更全面一些的话,就会现,禅谛这样的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
禅谛这一辈的人,第一个字虽然都是“禅”字,看不出什么区别。但第二个字却都是“言”字旁,如禅语、禅诉之类。
禅谛的下一辈,则是第二个字都是木字旁。
辈分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按入门先后,有的按修为高低,有的按年龄大小,并无一定之规。
信众之上,佛菩萨之下,则是教职人员,即一般所说的和尚和尼姑了。也就是出家人了。
真正的出家人,看破红尘,放下牵挂,身在空门,心在虚空。
受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常常以为,出家人都是走投无路了或者是经历大灾大难才出家的,这种人确实有,但绝非全部。
许多很幸福顺利的人也会出家,比如禅一就是如此。
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出家的命。比如八字中甲乙寅卯全而且空亡,则此人几乎肯定就是个居士。
壬子丑全见,则几乎就是个道士。
八字中戌亥多或是身旺无依的,可以断定,此生必是出家人。只要大运流年引,到时注定会出家。
就像圣林虽然知道自己的命运,也想全力避免牢狱之灾,可命运就是命运,该生的,到时总会生。即使你已经事先知道结果,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局。
禅谛也想出家,但许多时候又有些犹豫。禅一也不给她剃度。
要成为出家人,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皈依,二是剃度。三是受戒。
剃度就要剃头了,即留光头了。然后是受戒,古时候在此步骤时,是要在头顶烫下疤痕的。至此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出家人的全部程序。
当然,出家了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就像高中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一样,只是环境和境界换了而已,此后的路依然很长。
“你儿子走了?”禅一问道。
“走了,说是要给寺院捐款,我劝他给更需要的地方捐。”
“对他还是难以接受?他毕竟还是你名义上的儿子,尽管不是亲生的。能成为母子,也是前世的缘分,看似今生的偶遇,实际上是前世注定的结果。你们缘分未尽,不要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明白师傅的意思,但就是一时难以放下。我一见到韩家人,心里就反感。这点到今天也没看破。”
“放下,看破,真能做到这点的,又能有几人?一时看不破,放不下,也不要勉强自己,便是我,也仍然有许多牵挂,圣林受伤了,我心疼,自己也常常希望早日看到重孙子。
出家不是绝情,修行不是无欲,看破不是绝望,放下不是抛弃。
学佛也好,修行也好,如果逆天理,悖人伦,岂不是恰恰违反了教义?所以,还是不要太执着,顺其自然,逆来顺受,机缘成熟,诸事自然水到渠成。”
“师傅讲的道理,我也明白。就是我给别人讲来,也能说得一套一套的。可是,一轮到自己身上,却仍旧是如同俗人一般,难以自拔。”
“你人虽然离开了韩家,但心还没有从那里彻底脱离开来。你一直视韩家为监狱,现在,你的身体自由了,心还没有自由。”
“我确实把韩家当做一所监狱,就是韩玉成也是如此认为。
他们总是想安排我们的一切。总想让我们按他们的意图行事,为他们的利益服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