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妃常锦绣》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长安九年,早春微寒。*  w  w  w  .  q  i  b  i  w  u  .  c  o  m  *

    我十五岁,还有五个月便可以及笄。

    母亲遣了车夫杨伯和丫头轩儿,千里迢迢至金陵云雾山,接我回扬州苏家。

    我自小在云雾山与师傅相依为命,苏家于我而言,不过是两个冰凉陌生的字眼,不是我的家。

    饶是苏家富可敌国,闻名江南的锦衣玉食,奢侈繁华,都抵不过我云雾山竹篱茅舍,箪食瓢饮的清平安乐。

    江南富庶,一岁盛稔,数郡忘饥,锦缎布帛,衣覆天下。苏家是江南首富,几乎雄霸了江南的织锦行当,盛行天下,有“江南七人一匹苏”之美誉。苏家独门挑染织就的七彩流云锦,色泽流光溢彩,技艺巧夺天工,万人推崇,更是作为朝廷贡品,民间千金难求。苏家名下田产,商铺不计其数,生意遍布天下。

    正所谓,富可敌国。

    民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苏家对于子女教养颇为严苛。家业历经几代传承,非但没有走向没落,反而在父亲这一代发扬光大,空前繁华。苏家男子三岁习文,九岁入市,跟随各大掌柜,东奔西走,四处奔波,遭受磨砺,尝遍生活艰辛。而生活上也懂得崇尚节俭,经常与店里伙计同寝共席。十二岁便可以参与生意往来,决策,十五岁则可以分得部分银两,店铺,自己独当一面,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而苏家的女儿恰恰相反,无论嫡庶,生来便是锦衣玉食,如珠如宝。懂事些便有江南小有名气的琴棋书画教养师傅,悉心教导。针弊女工,谱词作曲,翩跹惊鸿舞,样样精通。

    苏家女儿才气为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赞知书识礼,宜家宜室。多少豪门望族争相求娶,以聘得苏家女儿为媳而骄傲。

    做为苏家的女儿,我最初很引以为傲。懂事些才明白,苏家家长也不过是要宠出自家女儿的一身不卑不亢的傲骨,教养出独一无二的才情与脾性,在世人眼里,蜕却商家女儿地位的卑微,高攀权贵人家,为苏家的生意多谋些财路,巩固江南霸主的地位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