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苏云行至一半时,雷达中的光标消失了。 要知道,即便是较为先进的雷达,其本质上也要依赖电磁信号作为途径传播信息,这种信号在空气中的衰减很数十公里外都能进行准确观测,但水下就不一样。深邃的海洋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光波不能穿透,电磁波也一样,唯一的“眼睛”只有利用声波工作的声呐。 因此,对水面乃至天空,“藏王”的雷达侦测距离很远,但若是目标深深潜入水下,或许不出百米就会出现信号丢失的情况,不值得大惊小怪。 好在苏云早已标记了目标点,因此即便信号消失,他也没有停下。 信号消失,就说明目标已经潜入了水下,但如果是没有智慧只有猎杀本能的深海驱逐,它们在发现目标并作出可攻击判断之后,所做的事情只有发起凶猛的冲锋,绝不会象现在这样潜入。也就是说,刚才那个出现在雷达范围内的信号,其主人肯定不是深海中的小鱼小虾。 这就有意思了。 苏云知道,深海的大鱼都是连成片的,若是能钓到一只,说不定就能钓上来一整个舰队。 当即,他打开了舰载声呐,随着一阵阵有规律的轻微震颤,在他的视野下方,深邃的海洋便浮现出了明灭的海底轮廓,包括海水中大量的游鱼,皆能看的清清楚楚。此处水深大约1200米,海底崎岖不平,除了许多大型鱼类外,苏云没有发现任何异物。 苏云放缓了速度航行,同时打开了信号屏蔽,让自己在海上“消失”。 这个时候,再将自己暴露出来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15分钟后,舰装上的时钟刚走到下午3点51分,苏云在海图上的坐标与标记点重合,在这里的正下方,就是不久前目标消失的位置。 要下去么? 苏云没有急着作出判断,声呐在水中的感测距离极远,即便是上千米外的海底,也能够清楚地回馈出大量信息。 他保持着舰装低速盘旋,微微俯下身来,观察期这一带的海底地貌。 海底与陆地的地形区别不会太大,同样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横须贺西南海域这带,或者说整个樱岛海域,都属于大陆板块交界,因此这里的海底并不怎么平滑,随处可见高低起伏,不过,苏云所在的这片海域,地势却相对平坦些,至少附近看不到海岛,声呐传来的地形扫描中,也见不到什么险峻的海山。 即便如此,海底的复杂程度还是超乎想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