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偶尔能吃准,说不定能捡大漏。 一路向前,拐弯进入另一条胡同,不同的是这条胡同的两侧都是店面,古色古香的门脸,颇有几分样子。 “呵呵,这才是该去的地方。” 安轩走进一家门脸最漂亮的古玩店,脸上满是笑容,仿佛只有这家店能配上身份。 “呦,安老,您来了,今天打算买点什么,您总是照顾小店生意,这样,今天您买的东西,统统五折怎么样?” 乖乖,一言不合就五折,你成本价一折都不到吧? 李篆翻了个白眼,心道这是黑死人不偿命的节奏。 古董这行跟做普通买卖不一样,人家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且不怕别人跟你打价格战:我这东西都是孤品,真要是喜欢,去别人家也找不到。 安轩点点头,也不置可否,带着李篆直接去了三楼,房间里摆着数个博古架,上面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呵呵,我今天带你见见字画,回去多翻翻我那本笔记。” 走到字画区,安轩给李篆讲了看字画的敲门,在纸张上做手脚的,在装裱上做手脚的,还有把残本修复后当作孤本卖的,各种作假手法。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经验安轩指着墙壁上的一幅字,小声说道:“你看这幅字,落款是唐朝,唐朝的款能落到宣纸上,也是奇迹,哈哈。” 李篆听的似懂非懂,悄悄查了下手机,恍然大悟:宣纸出现在元明之际,唐朝的字怎么可能用得上宣纸。 不过对于安轩的这种做法,他心里犯嘀咕:不是说在逛古董的时候就算看出人家的东西是假的也不能说么。 收藏之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玩的就是经验。 你看出来是假的,说不定别人认为是真的就给买下了,你要是非得证明这是假的,那人家老板的买卖还做不做了。 所以说这行当里的规矩不仅多,而且奇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