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君子之道-《秦时明月之墨狩天下》


    第(2/3)页

    “子房不必多言。”彦路本不想子房受到牵连,伏念却双目瞪得浑圆怒斥张良“协助帝国叛逆,扰乱天下,当什么仁,又见什么义!”

    “仁者,爱人,义者,利他,有人在危难之中,我们儒家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应该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

    子房每一个字都是发自肺腑,伏念却依旧不以为然。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恭,宽,信,敏,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在想着谋害君王,这个国家岂不是陷入动乱,百姓岂不是陷入危难。”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孟子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子房引经据典,却更让伏念上火。

    “哼,难得你还记得儒家经典,论语彦渊篇中,子曰,君子chéngrén之美不chéngrén之恶小人反是,小圣贤庄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楷模,我们如果不传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动民众动摇国本,诋毁王道,岂不是在乘人之恶,就是小人的行径。”

    子房眼神炯炯,对伏念的说法却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君子之道在于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对于子房的话,伏念显得极为震惊“你说的不为,难道就是不忠,不孝!”

    子房不为所动,继续陈述道“孟子尽心下中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的生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这样才有国家社稷,才有君王。”

    “你断章取义,难道你忘了,孟子,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没有了伦理纲常,没有了社会秩序,又谈什么社稷国家,没有了社稷国家,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保障又怎么谈得上民为贵。”

    看着焦急的踱着步子的伏念,张良的语气终于有些软了下来“师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圣贤祖师还有这样的教义,谁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下的不仁之徒处于王位,就会让他祸害广大无辜的民众!”

    伏念听后豁然转身,端坐于高位之上,呵斥道“权,然后之轻重,度,然后之长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小圣贤庄只专心研究学问,不涉及军国政治,身为读书人,不该对自己的君王妄加评论,敏于世而慎言,要知道福祸无门,唯人自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必定是自己先伤害了自己,别人才能伤害他!”

    张良听伏念如此说,心中不由的又有些愤慨“那闲在的百姓又做了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而陷入到莫名的危难之中!?”

    “你所说的处在危难之中的人,却正是与帝国君王对抗,要将芸芸众生陷于战乱水火之中,”在伏念的脑海之中,很显然忠君爱国以根深蒂固。

    子房目视着伏念的表情,却依旧没有丝毫畏惧的说“治国之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如果一个君王不能爱惜自己的百姓,不能爱惜人民的生命,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王!”

    这一句话,几乎触动了伏念心中的红线,那是他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身为臣民,张良这种行为已然是公然诋毁君王,这让他很愤怒,但是脸色却始终没变,他想看看这位师弟接下来还会说些什么。

    果不其然,接下来张良又说“秦吞并六国,天下因为战乱而失去生命的士兵不下百万,长平之战,坑杀战俘就超过四十万,而受战火屠戮家破人亡的平民更是在百万之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国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天下。”

    张良说的畅快,真可谓是慷慨陈词,但他却没有注意到,伏念此刻已经是紧握着拳头,手背上青经暴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伏念恫吓一声,随后道“你忘了后面还有两句,卿,大夫不仁,他的宗庙家族就会遭受灭亡,百姓如果不仁,就会失去生命!”

    张良依旧平静如水这接话“孟子曰,生亦我所yu也,义亦我所yu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看似平淡却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这一句,不论是伏念还是彦路,都感到异常的震惊,伏念手掌拍落,骤然间长身而起呵斥道“够了!你刚才说什么,你要舍生取义!”

    “我是说。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话!”张良回应的斩钉截铁。

    “你就要不惜生命的代价?你不惜的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是整个小圣贤庄的生命!天地君亲师,是儒家不可颠覆的伦理纲常,君臣有别,长幼有序,而你现在要做的,是要句柄造反,为整个儒家带来灭顶之灾!”

    容不得张良的反驳,伏念便要将他们二人拿下,但就在这一刻,伏念的话却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伏念的就这没硬生生停在了半空中,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自己十年未见的人,一个自己敬爱有加的老师——荀夫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