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危机中的机会-《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谢逸和狄知逊本着重在参与的心态,不得不打算前往,当前的形式很微妙,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引起薛延陀人的强烈反应,若是因为自己的失误给他们留下口实,那就不划算了。

    然而现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在狩猎活动的前一日,突利失突然来到了大唐使团的营地,让气氛陡然间变得有些不同寻常。

    “小可汗夤夜前来,可是发生了什么要事?”

    自打册封的事情确定下来,突利失的身份理所当然地有了变化。出于感恩和政治需要,突利失对谢逸和狄知逊等人态度很好,甚至颇为感激,彼此关系很不错。

    这几日的来往也不少,但往日里突利失都是正大光明前来,且如沐春风。但是今天却神神秘秘,好似担心被人看见,而且脸色凝重冷峻异常。

    “确有要事!”突利失神色匆匆,语气焦急道:“刚刚得到消息,大度设和西突厥人沆瀣一气,准备明日狩猎时对两位贵使动手。”

    “什么?”听到消息,谢逸和狄知逊下意识都是一惊,这个消息着实有心出乎意料,让人有些怕怕的。

    到底是大度设的私自行动,私下里与西突厥人勾结?还是夷男知晓,并参与其中?

    如果是前者,那问题并不那么严重,如果是后者,可就有些糟糕了。夷男终究还是没忍住,要反?要违背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传统,杀了唐使祭旗?

    之前没有看出丝毫迹象这不奇怪,但狩猎的时候突然发难这事……尤其是突利失这时候前来通报此事,显得有些……好像哪里不对似的。

    如果是夷男的意思,突利失现在前来“告密”的行为就显得有些奇怪,至少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到底他是懂的,突利失有野心不假,那是建立在薛延陀仍旧存在,最好是强大的基础上。

    对于谢逸和狄知逊而言,消息是否准确也未可知,必须谨慎,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盲目。

    谢逸沉着询问道:“小可汗,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突利失怎敢欺瞒二位贵使,更要紧的是。我听到消息,大度设有意将罪责算在我头上。趁着围猎的混乱局面,暗箭伤人,对外宣传是我所为。按照中原的说法,就是借刀杀人。栽赃嫁祸,要我做替罪羔羊。”

    突利失惶急道:“如果他们真的做成了,在下在草原上绝对再无立锥之地;如果失败了,便是的替罪羔羊,到时候大唐兴师问罪,必然会要求将我交出去。

    为了薛延陀的大局,父汗只怕也不得不牺牲我。所以无论胜败,对在下而言都是万劫不复,全无好处,理所当然得求助两位贵使了。”

    话说的有几分道理。但对突利失而言并非只是求助,如果他所言属实,等于也救了谢逸等人。

    或者可以这样说,大家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必须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有生路可言。

    “我一时也没想到什么特别好的主意,只是想前来先告知两位贵使,看看是否有解决之策,我们可以相互配合。”

    突利失言辞恳切,语气焦急道:“在下一向敬重大唐。对大唐绝无不敬,不敢有非分妄想,奈何大度设……唉!”

    “敢问小可汗,令尊可知晓此事?”谢逸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想来夷男将他们留下就显得疑点重重的,如果与此事有关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应该不知道吧!”突利失沉吟道:“如果父汗知道,至少不会容许他们在背地里加害我,不管怎么说父汗还是很疼爱我的,他不至于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虎毒不食子,确实如此。”狄知逊对此深以为然。

    真的是这样吗?谢逸则沉吟不语。事情很紧急,想对策很必要,但所谓对策是针对某件事情的策略。

    但现在真相到底是怎样都不得而知,何谈应对之策?虽然突利失言之凿凿,但谢逸还是多有猜疑。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虽说听起来可能性很大,完全符合情理,但还是有不少“漏洞”。当然了,这些漏洞都在看似合理的范畴以内,看起来反而颇为真实,但同样可能是有意故意设计的。

    按理说大度设如果和西突厥密谋此事,一定会非常隐秘,如何会让突利失轻易探知,而且知道的如此详细,到底是突利失在说谎,还是大度设那边有意泄密?目的又何在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