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李道宗-《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如果现在就开始保护,也许西北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能够有效控制,生态甚至可以逐渐恢复。

    那么自宋朝开始,直到后世民国都肆虐的黄河水患兴许能够避免。如果能够促成,也算是一件造福后世子孙,造福民族的贡献。

    不过呢,难度不小。

    首先一个便要保证此地少些战乱,并且牢牢控制在大唐手中,否则谈何保护。何谈治理?

    西北的边防啊,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忧伤。

    李世民豪气地宣称不休长城,试图以他天可汗的威名震慑北方部族,这个思路倒也没错。修长城劳民伤财,被动防御也没有多大效果和意义。

    国家强大,兵锋强盛让人不敢进犯这个道理没错,但前提是一直维持下去,并且有英明的君王才行。

    可江山传承,谁能保证每一代的继承人都英明神武?所以啊,这终究并非长治久安之法。

    可是……

    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似乎是个更大的难题。

    先不管那么多了。此番先搞定薛延陀,便算是成功了。在出大唐境前,经过灵州时需要先拜访一个人——江夏郡王李道宗。

    这位王爷在后世关于隋唐年代的演义中很著名,颇有反派意味。但实际这位王爷蛮忠诚的。

    李道宗也是李渊的堂侄,自打晋阳起兵开始便立功不少,初时被封为任城王,而今改封江夏郡王。与河间郡王李孝恭并称为“贤”,乃宗室中为数不多可以领兵打仗的王爷。

    与李孝恭擅长平内乱不同,李道宗更为擅长的是御外敌。

    贞观八年。吐谷浑进犯大唐边疆,威胁河西走廊,唐太宗调动兵马反攻,李道宗便领兵出征。

    李道宗先以一支偏师破敌,将吐谷浑大军击溃,然后和侯君集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