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机巧的仁孝-《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石壁修造佛龛,耗时日久,若是完全新建,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工。父皇鬓角白发已生,风疾常有发作,万一有个什么不测……
如果晚了,佛龛完工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宾阳洞前朝已经开凿过的旧址是个好选择,不过三五年便能完工,落成之日……嘿嘿!
反正此处本就风水上佳,再加上点别的说辞,比如母后生前多倡节俭,旧址新用可节省花费,节省民力云云。
李泰料定,父皇肯定会同意,甚至多有嘉许……
……
不过两三日时间,身在洛阳宫的谢逸便听到消息。
魏王李泰发愿在伊阙龙门宾阳洞修造佛龛,为去岁过世的长孙文德皇后祈福。
近水楼台,消息灵通,再加上李治的描述,谢逸对修造佛龛的缘由和相关情形有了一定了解。
李泰果然聪明,魏王当真仁孝,好生机巧的仁孝!
前世读过些许历史书籍,谢逸对魏王李泰有所了解,知道此人文采斐然,有些能耐,却也为人机巧,善与谋划钻营。
不过史书多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同时,难免对某些对手、陪衬者的缺点过于放大,刻意贬低,甚至篡改诬蔑。
亲临初唐贞观,谢逸当然更相信亲身体验。昨日初见,对李泰的第一印象便不大好,两三日之后便清晰见识其人品,印证史书所言**不离十。
主动请罪,小事化了,李欣毁坏庄稼之事不了了之,还在君前留下诚实谨慎,知错能改的好印象。
随后先提出文学馆和《括地志》,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报复,继而祭出长孙皇后这张王牌,提出修造佛龛,可谓步步为营。
托梦!
哼!作为一个医生,谢逸对这样的借口嗤之以鼻。也许李泰真梦到长孙皇后了,但就那么巧消失在伊阙龙门?
李泰也忒心急了,压根没去过伊阙,仅凭张亮几句无比巧合,似似而非的描述,便确认与梦境所见相同。到底该夸奖张亮的口才好,还是魏王的想象力丰富呢?
谢逸算是见识到了,但凡提到老婆孩子,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不仅没有原则,而且还会犯糊涂。
几乎没有思考,便同意了李泰的提议,甚至大加赞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