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短命皇帝宋哲宗 1-《狐天兰》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时间追溯到9年前,公元1100年阴历1月22日这一天出奇的寒冷,狂啸的北风挟卷着鹅毛大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仍没有要停止的迹象,地上的积雪已厚达一尺,目极之处,除了不断飘落的大雪和被雪覆盖的房屋树木,四处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人影,感觉不到一点生气,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冻僵了一般。

    此时,宋哲宗的寝宫福宁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本来十分宽大的宫殿因为挤满了后宫妃嫔、宗室子弟及太医而显得拥挤不堪,虽然人数众多,却是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和担心,目光直盯着病床上的宋哲宗,大气也不敢出一下,唯恐呼出的气息冲走了宋哲宗尚存的微弱命脉。

    入冬以来,宋哲宗便身染沉疴,重病不起,不能上朝理政。皇室对外宣称哲宗的病是“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但病床上的宋哲宗心里却明白,自己的病皆因自己纵欲过度而得了要命的生理疾命。弥留之际,他想起自己这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与苦涩。

    元丰七年(1084年)秋,在一次宴会上,宋哲宗的父亲宋神宗突然开始抽搐,把酒杯都打翻了。但开始还不是很严重,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宋神宗突然卧床不起,不能处理朝政。二月,宋神宗疾病日趋恶化,愈来愈严重。三省枢密院长官到内宫问疾时,宰相王珪请宋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赵煦为皇太子。

    赵煦原名赵傭,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德妃朱氏。赵煦既非嫡出,又非长子,但因神宗的向皇后没有儿子,前面五个哥哥又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王珪才提议立他为皇太子。此时宋神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宋神宗同意立皇子赵煦为太子,但一直未下立太子的诏书。这时候,赵煦才十岁,而宋神宗的两个弟弟雍王赵颢三十六岁,曹王赵頵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尤其关键的是,赵颢、赵頵和宋神宗都是高太后亲生,论地位和出身,这二人也都具备了做皇帝的资格。况且在宋朝历史上,也有兄死后弟弟继承皇位的先列。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就是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皇位,而没有传位给儿子。于是一些大臣便提议拥立赵颢或赵頵为储君。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赵颢和赵頵这两个引人瞩目的人物也时常去皇宫探望兄长病情,而这二人显然并非真心关心兄长,表现得非常不安分,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寝。卧病在床的宋神宗也觉察到了弟弟们的居心叵测,但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只能“怒目视之”。

    在这场皇储之争中,高太后的立场非常重要,两边都跟她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一边是她的亲孙子,一边是她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从常理上来讲,亲儿子肯定比亲孙子要近一些,因为孙子毕竟隔了一辈。但这个高太后可不是个一般的女人,高太后出身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很有政治头脑,野心和权利欲也极强。

    宋神宗在位时,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而高太后就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她曾与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诉王安石新法败坏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但神宗对她的话却听不进去,依然支持王安石变法。高太后知道,只有自己掌握了政治权利,才能彻底杜绝王安石变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