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太子大婚(一)-《东汉我为刘秀》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太子大婚按六礼执行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北阙甲第刘国师府。

    刘忻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丑时就被喊起来了,沐浴,更衣,梳妆。不知道折腾了多少来回.

    晨曦未现,宫里的执事宦官(公公)已经提着宫灯来到国师府。指挥如何行,如何起轿,吩咐净水泼街。又有禁军过来,每五米站一人,开始警戒起来。

    由于是太子大婚,长安全城的街道都在张灯结彩庆祝太子大婚。

    长乐宫(东宫),也就是俗称太子府。那些礼部官员亦是早早的到了宫中.太子府里外装饰一新,所有的门匾花墙都盖上了红绸,就连宫女和公公着装都带着红,特别是宫女枣红色的裙带,行走间飘逸如风。真是好一道风景,赏心悦目。

    王皇后虽然有两个儿子被杀,再伤心痛恨王莽。但小儿子大婚早早来到太子府。

    王临得到通报,知道王皇后来了,赶紧出去迎接.

    王临赶紧行礼:“拜见母后。”

    王皇后说:“皇儿无需多礼,快快平生。”

    “谢母后,母后怎么不派人来通知儿臣,好让儿臣早点迎驾”王临说。

    “母后不是担心有什么纰漏,就过来看看。”王皇后解释道.

    “四弟,恭喜。”一个女声传来。

    王临开始没有注意皇后身边的人,以为是宫女。定睛一看原来是大姐王嬿.

    王临很惊喜,大姐王嬿多年很少未出宫。

    王临:“皇姐。”

    太子府外议仗准备好,一概乐器都已到位。礼部的官员跑前跑后的维持。

    钦天监喊了一声吉时已到。乐曲声起,两位迎亲正负使手捧诏书和金册先出,二十四对执事公公前行,接下来鼓乐师,使臣随其后,礼部官员更上,再后面是禁军,以及担聘礼的公公,队伍很长,出东宫门朝北,直奔国师府。还有个身影从队伍后面脱离,没有人注意。马上躲进胡同。原来是小风称此机会给刘秀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