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艰难抉择-《素手染春秋》
第(2/3)页
这个陈如之当初是她提拔进京的,并且让他做了凤阁舍人,不可谓不予重用。谁知此人不识好歹,屡屡驳还她的旨意,田七娘一怒之下就把他赶出了京城,自此对这个人再无一点好感。
再加上御史是监察百官的,本来就是站在官员对立面上,不大受人待见,官员弹劾御史她不在乎,御史不管兵、不秉政,在她看来不会酿成大害,如果官员们满口替御史说好话,那才真的危险。
尤其是陈如之是地方官,洪瑟焱是京派御史,两个人的立场大不相同,陈如之为官一任,关心的是他辖区内的安定和地方上的利益,而朝廷官员奉旨出京,先天上就与地方官有所抵触,不受待见乃是必然。
有了这层考虑,田七娘便没把陈如之的话放在心上,只以为他虚张声势想把洪瑟焱赶走,不想让洪瑟焱在他的地盘惹些麻烦出来叫他去揩屁股。如今再看陈如之这封奏章,田七娘的想法便大为不同了。
田七娘又看了看其他几封奏章,那都是陈如之发动与他友好的西南同僚弹劾洪瑟焱的奏章,言辞虽比陈如之温和的多,但是意思大同小异。
所谓三人成虎,更何况洪瑟焱在西南确实作威作福,有大把的把柄可抓,这些奏章中大多都列举了些事例,田七娘越看越生气,忍不住问道:“西南观察使现为何人?”
姜德胥欠身道:“是监察御史裴怀古!”
田七娘道:“以八百里快马传敕于裴怀古,命其为招抚大使,立即往云郡安抚土蛮,平息事端。旨到之日,免去洪瑟焱钦差身份,停职待参!”
姜德胥起身道:“臣遵旨!”
田七娘之所以没有把这件差使交给遥儿去做,自有她的考虑。
首先,裴怀古是西南最高长官。造反事件正是他的份内之事,由他负责理所当然,绕开这个地方长官派一个京官去,很多事情要不断与京里沟通、与地方官员沟通。且京官不熟悉当地情形,难免再出乱子。
此外,遥儿和洪瑟焱是对立的,田七娘虽说现在对遥儿的说法信了八成,但是洪瑟焱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御史台报告说诸道流人有谋反迹象。朝廷派人去查,那儿果然就发生了叛乱,这究竟是这位钦差逼反了土蛮还是土蛮早有反心?
田七娘对此不无疑虑,如果让洪瑟焱的死对头去查办他,恐怕真有什么疑问的话她也休想知道了。有此种种考虑,田七娘才决定另派一位大员专门负责平息云郡叛乱,以确保她能了解到土蛮造反的真相。
姜德胥得了圣旨,拱手离去。田七娘拾起陈如之的奏章,又看一遍,若有所思地道:“此人是个干材。若能忠诚于老妇,倒是一个可用之人!”
裴纨道:“陈如之年逾七旬,已经过了杖国之年,世事通达。性情沉稳,做事确也老练。洪瑟焱西南之行,他能预先察觉会生出不测,果然是老诚谋国之辈,圣人若要用他,用了便是,朝中如今只有相爷为圣人股肱。确也需要再多些臂助。”
田七娘有些意动,思索片刻。道:“先放一放吧,等西南事了。先给他换个地方,再观察观察!”
裴纨欠身道:“是。裴纨记下了!”
……
山前喊杀声震天,震得武邈老宅的窗棂都一阵阵的颤抖。
武邈在云郡作官,但他的部族不可能因为他做了官,便全部改变原来的生活一下子变成城市居民,他们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寨子里,该种田的种田、该放牧的放牧、该打渔的打渔。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几代以后武邈的家族就会演变成一个真正的官宦家庭,失去对其麾下部落应有的影响,那些一连几辈子都代替武家管理这些山寨的头人就会成为山寨新的主人。
州的罗椛韵罗都督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但是现在文氏家族成为云郡都督一共才二十多年的时间这期间还几经废立,所以他们的根本依旧在山里,在寨子里,还没有失去对部落的控制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