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痴情谋划-《素手染春秋》
第(2/3)页
“遥儿,我们两个的事情,现在还不能张扬。还有,你现在的身份……你莫要误会。我不在乎的,可是,大王在乎。大王最重门第出身、身份地位,若是裴纨说要娶你。即便别人不会说三道四,大王也不会答应。
遥儿沉重地点了点头。道:我明白,这也正是让我烦恼之处。
裴纨道:我暗暗做了一番打算。
遥儿道:有何打算?
裴纨协助田七娘处理政务,朝中许多大臣都欠了裴纨人情,这个小忙,只消言语一声,自然有人帮忙。介时,不管是通过举荐,还是为遥儿择一名门世家,挂靠成为其家亲属,想要为遥儿谋个小小女官,都易如反掌。
当时固然有举荐制度,不过受举荐的人要么有名望,要么有才学,要么本是小官,素有政绩,总之也是要有一定资历的,不过这当然难不住裴纨。…
至于门荫制度,是专门给高级官员弄的一种福利,他们有权保举自己的至亲子弟为官,管伯的三子管光昭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出仕的。不过这种制度现在早已不限于至亲子弟,由于大家都这么干,自然也没人出来找碴,谁敢破坏这种对所有官员有利的潜规则,谁就得成为官场公敌。
即便清廉如管伯,也曾经碍不过亲戚情面,把姨家外甥这种非至亲子弟的人通过门荫制度保举为官员。所以裴纨甚至无须刻意为遥儿找一个同姓的豪门,随便挂靠到哪一家弄个远亲的身份,就可以为她弄个小官当当。
遥儿虽然聪明,但也不知道做个小小的女官有何用处,她大大的眸子充满疑问望向裴纨。
裴纨凝视着遥儿道:大王频繁剔除姜氏羽翼,立那田氏为储君的念头愈加明晰,这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而它必然、也一定会有一个人去捅破。这个人要代表民意,所以官不能太大,更不可以是田氏子侄,而寻常百姓又太过儿戏,所以,必然要选择一个低阶官员,最好还是与大王一般,都是一介女儿身。
裴纨道:你呀,曾是坊丁,又曾在白马管当做小道姑,如今进了宫做了内卫,而且蹴鞠之名也小有名气,有大批拥趸,你不但可以代表,更可以轻易汇聚三教九流各方人士带头劝进,功与首功截然不同,只要你立下这份首功,就算是个小小女子,位极人臣,指日可待!
遥儿道:有功也当有才,只是带头劝进,就能位极人臣?
裴纨笑了,柔声道:郎君难道不曾听说过‘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遥儿恍然,她思索半晌,缓缓摇头。
裴纨目中掠过一丝异色,问道:遥儿不愿劝进?也觉得‘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遥儿继续摇摇头,道:这齐国是姜的当王,还是姓田的当王,是男人当王还是女人当王,很重要么?我不以为然,只要他是一个能为天下带来福祉的好王,又有什么关系?我在恨天时,就曾见过一些小国是女子为王,百姓们安居乐业,也没见天塌下来。
只不过,以劝进而为进阶之道,虽是捷径。也是险径,我在南洋时。曾有一位甚有见地的长辈,教诲过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曾同我讲过古往今来许多天下大事,自古以此捷径飞黄腾达者,大多没有好下场。
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却骤然踩在无数人头顶,便会成为他们理所当然的敌人。尤其是如今,朝中酷吏横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如此上位者更是凶险之极。再者,用这个办法上位。也会被人瞧不起,若做一个被人轻鄙的官,我不会快活,小纨子定也不会快活。
一声“小纨子”叫得裴纨骨头都酥了,这个称呼一般只是田女王再叫,这时被遥儿叫上一声,他不以违逆,欣然道:我也有这个担心,只是还没来得及向遥儿分说其中利害。想不到你竟已洞烛玄机,看得如此透澈。
遥儿笑道:你莫捧我,我对官场,毕竟所知不多。哪有这般本领,你只一说,便把其中利害看得清楚。
裴纨抿嘴一笑。道:何必过谦。虽说如此,但闻有这样的晋身之阶。又有几人还去细思其中害处,遥儿心思如此缜密。实非寻常女儿可比!那只有看第二个法子了?另一个法子,就困难一些,现如今,我也只是大概有这么一个想法,至于具体要怎么做,还得好生思量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