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看是,呃!你说这新的天子会是谁呢?” “不知道!” “老哥,我听说有个叫毋端儿的人,他武艺高强,能刀枪不入,神通广大,并且为人正义,行侠仗义。母字多一点,端儿为人王,是不是说的就是他呀!不如我们去投奔他吧!如果他真是真命天子,也许日后能坐天下,我们到时也可混个开国元勋当当。” “说的对。”母端儿住所。 “天子无道,有道者代之,我们辛辛苦苦的种地、纳粮、当差,结果昏君征伐高句丽人,却闹得我们食不果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们有何错,有何辜。要我们受这种罪。我们要为自己而活。”说着,周围的人跟着他一起高呼起来。 “我们要活下去,我们不为朝廷纳粮了,我们不为朝廷当差了,如此腐败无能的朝廷我们要着何用?毋大哥,你带着我们反了吧!” “对!我们反了。” “反了。” 在毋端儿的带领下,龙门百姓发动了民变,他们头戴红头巾,赤裸着上身,胸口画了一个圈,自称神仙下凡护体,一举攻下了龙门县城,他们杀了县官,夺了兵器库,打开监狱放出了囚犯,附近的县得到了鼓舞,都发动了叛乱,毋端儿的声势一下子发展成了六七万人,绛州成了一座孤城,刺史赵元楷飞报朝廷,朝野震动。由于绛州处于山西河东的腹地,交通便利,向北可以威胁太原,以太原王氏为首的氏族家业大都集中在那,所以以王氏为首的大臣马上请求杨广马上发兵平叛,并希望由他们家族的军事新贵王世充人统兵大将平叛。其他的世家大族虽然也在太原有些产业,但主要根基不多,他们担心的是若是不马上平定叛乱,可能关中地区也会发生同样的民乱,所以立即劝说杨广先在平定关中戒严防备,防止再派遣大军平叛。两派意见争持不下,杨广看着心烦,回到了后宫,萧皇后看到杨广面色沉重,知道他又有烦心事了,马上屏退了众人。轻轻的站在杨广的身旁。 “皇上,有什么烦心事你可以跟我说吗?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些。” “龙门民变,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在民变没有波及到关中的时候先稳定关中,在派兵平叛,另一部分认为应该马上平叛,如果是平时,朕会非常高兴的。可是现在国家动荡,他们这样争下去恐怕国无宁日了。还有就是太原王氏家族希望推荐王世充为将军前去平叛。” “王世充,就是那个祖父本来姓支,后来祖父死后,祖母改嫁给霸城王氏后,父亲也改姓王的王支收的儿子。” “是的,就是这个人,这个人有才华,也有能力,并且从军时也立下了些战功,在地方上任职也有些政绩,可是太原一带是王氏的根本,如果他借平叛为名,在那里借机割据,而且还有太原王氏从旁协助,我恐怕还真奈何不了他们。但如果不派他去,如今我还真是派不出更加合适的人选。”说完,杨广闭上眼睛。萧皇后轻轻的按摩着杨广的太阳穴。 “皇上,臣妾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满足皇上的心意。”听到萧皇后这么说,杨广马上来了兴趣。 “哦!梓潼,你推荐的是何人!” “皇上的表亲,唐国公李渊。” “是他!”谈到李渊,不是杨广不知道李渊的能力,主要当年杨广与杨勇争储的时候,文帝曾经暗示过李渊希望他支持杨广,但李渊却保持中立,没有参与,这让杨广心中有了芥蒂。看出了杨广心里的想法,萧皇后轻轻的说道。 “皇上,把李渊派去平叛有三个好处。第一,启用李渊,可以让群臣觉得皇上不计旧仇,不忘老臣,显示皇上的胸怀;第二,李渊胜了,帮皇上去除了大患,如果失败了,正好可以就此把他处置了,群臣也不会说些什么,第三,皇上不是说太原是太原王氏的老巢,皇上怕他们割据立国,不正好吧李渊派去,这样他们闹起来,皇上不正好看戏吗!”听了皇后的话,杨广的心慢慢平复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