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家仆来到-《良缘》


    第(2/3)页

    “姑姑可是有事?”皎月放下手里的单子,转头看向袁姑姑。

    “除了老爷的四个随从安置在了外院,其他的人都在后街的空院子里安置妥当了。姑娘不用人值夜,姑姑给远黛她们四个排了班儿,两个下了差回家去住,两个跟着少爷值夜丫头住西厢房的偏厦里。”

    皎月略一想也没什么不妥的,只问道:“后街的空院子不少,都是一正两厢房的,住一家人也住得开,倒是那些没家口的,是几个人住一起吗?”

    袁姑姑笑道:“正是。孤身一人的有五个,分到了一个院子里,还指派了一个婆子专门烧火做饭缝补衣裳,来的时候也是打算好了的,姑娘放心。”

    皎月点点头,“嗯,那远黛几个下差回家也别太晚了,倒是弟弟那要多用心些,尤其是四个小厮姑姑多看着些,有不好的立刻换掉,不能因为是熟人就迁就了,让我知道了,我也是不给体面的。”

    袁姑姑赶紧道:“姑娘放心,姑姑知道这里头的轻重,再不会轻忽的。”

    说完安排,她又道:“请问姑娘,过两天去祖祠的时候都有什么安排?是都带了去还是如何?姑姑也好让她们早些准备起来。”

    说到这事,皎月也坐正了身子,笑道:“我本想着姑姑忙完了手头的事再说。咱们这次回去除了祭祖,还有别的事要忙,我估摸着要年前才能回来。咱们院子里的人都去吧。至于外院听爹爹的安排就是。”

    刚送走了袁姑姑,曹家的带着两个年轻的媳妇来给主子量尺寸了。她是曹管事的媳妇,领了针线上的差事。

    “奴婢瞧着姑娘的衣裳都是留了三寸边儿的,是打算放尺寸的?”她还是第一次看到皎家人穿得这么节俭,心里有些不太确定。

    “是的。咱们家不是那些锦衣玉食的人家,一件衣裳穿两次就不要了的,尤其是我和弟弟长得正快,衣裳鞋子三两个月就短了小了,你们记得,衣裳小了要能放一两回才好。

    曹家的点头记下,果然一个主子一个行事,亏得自己多问一嘴。

    “平日里咱们府上都怎么采买料子?”曹家的又问。

    皎月招呼她坐下说话,这事琐碎,且得说一会儿呢。曹家的谦让了几回,在小凳子上坐了,从袖子里拿出纸和黛子笔记录起来。

    “咱们住在县城或村子里,那些个绫罗绸缎的在乡邻里头不应景,每季做个两套意思意思就行了,平日里外头的衣裳大多选结实的绵绸,里头的衣裳还得用好的罗绢细绸之类的。

    我和弟弟多数是衣裤,裙子袍服少,爹爹的跟大伯他们差不多,或者问他的意思。

    料子咱们一般就在县城街面上买,既然有了针线房,也确实得备下些料子,你们刚来,先各处估算估算,街面上也走走,大体用什么料子,需要备多少。”

    皎月又给她说了说几家经常去的铺子和价位,让她心中有个数,还有经常做给皎家做衣裳的裁缝铺子,如今她们有这么多下人,几个针线上的人手定然是忙不过来的,少不得还得找外头的裁缝先做。这些事也可以交给曹家的去应对了。

    等打发了这些人事,皎月刚伸了个懒腰,自己身边的四个丫头齐齐站到了她跟前,等着主子分派具体差事。

    皎月叹息,虽然有了伺候的人,自己省了些事,可也多了很多事,这样里外一核算,她扁了扁嘴,真心不觉得省力。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