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定远侯班超》


    第(2/3)页

      十一月下旬,刘炟又下诏,令太后的几位兄弟全部进入中枢。

      其中,虎贲中郎马廖为卫尉,黄门郎马防为中郎将,黄门郎马光为越骑校尉。终明帝一朝,遵奉建武制度,无所变更,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参政。虽然马后贵显,但其三位兄长马廖、马防、马光从未改官,更未委以重任令其进入中枢。可新皇甫立,便鸡犬升天,马家一门显贵,史称“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趋之”,一时成为雒阳城最闪耀的世族。

      马氏马廖、马防、马光奢靡过度,雒阳城吏民议论纷纷。腊祭节那天,长乐少府夕照、长乐太仆秦鹅与少府丁鸿一起,在北宫增喜观举办了热热闹闹的驱傩祭典。雒阳各世族、民间各家各户也都举行腊祭①,祭祀祖宗、神灵。马氏的腊祭盛极一时,捧场之大,令朝野震惊。

      圣上年幼,既将诸舅延入中枢,又疏于管束。可太后亦未阻止,太傅、三公都大惊。司空第五伦愤而上书,将马氏外戚嚣张劣行尽数禀报刘炟。

      “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城门校尉防以钱三百万,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又闻腊日亦遗其在雒中者钱各五千。越骑校尉光,腊用羊三百头,米四百斛,肉五千斤……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也。”

      但奏章递上,刘炟未予理会,却将奏章束之高阁!

      大丧之年,又是多事之年,京城及天下七州从夏天开始便大旱,秋天旱情越发加重,夏旱秋旱相连可谓千年一遇,各郡国饥民遍地,民不聊生。安定了朝班后,刘炟便又与三公、尚书台众官夜已继日,集中精力,开始开仓赈灾。

      在此时的刘炟眼里,世族富贵靡费不值一提,赈灾才是朝廷首务!

      西域关宠、耿恭求援信,敦煌郡请示救援的奏章一道道传到雒阳,但内廷却十分安静,连廷议都没有。大鸿胪窦固、骑都尉耿秉焦心如焚,连续上书无人理会,便三度至北宫宣明殿外求见新皇。

      老太监权倌见窦固连续三次求见皇帝,便自做主张进殿禀报,“陛下,大鸿胪三度求见!”

      但刘炟全部心事都忙于赈灾,每日与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司空第五伦、司徒鲍昱、尚书令郑弘和尚书台众官忙到夜里二更才歇,根本无暇顾及这位“社稷之臣”的内心呐喊。此时,刘炟正与众官批阅、审议各地奏章,闻言便怔了一下,又叹了一口气道,“汝转告大鸿胪,改日朕将廷议救援西域众将士!”

      民乃社稷之基,此时与救援西域将士比较起来,刘炟对赈灾更是丝毫不敢马虎。因此,说完便令尚书令郑弘代为书诏,免除京城及兖、豫、徐三州田租、刍橐,并以国家存粮赈给灾民。诏令一下,各州府郡县便紧急开仓赈灾。虽旱情严重,但饥民都得到安置,天下未发生动荡。

      天下大旱,饥民遍地,赈灾成为头等大事。但与文官们不同,窦固、耿秉身为将帅,麾下将士在西域浴血奋战,岌岌可危,他们疼在心头,自然仍坚持不懈地上书。于是,到了十二月中旬,只到赈灾已经有了点眉目,刘炟这才有了精力开始关注西域军情。

      刘炟斥退了尚书台官员,除近侍权倌外,连内侍太监、宫女都不准进入章德殿御书房。他在书房内单独召见了窦固,窦固刚进门,他就急步迎了上云,躬向长揖到地,“老大人,此无外人,请受吾一拜!”

      窦固长须颤抖,心里带着气。他见状将头扭到一边,显然不领情。刘炟又转到另一面再揖,窦固面色铁青,还是不领情,又倔强地将脑袋扭到另一边。刘炟则不依不饶,又跟着转到一边。窦固没法了,他轻叹了一声,只得很不情愿地还了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