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是日军为何短时间之内,敢于在山东唱空城计,全力应对豫东战场,并按部就班的筹集援军。眼下日军虽说比我们有后劲,但是从日军面临的整个从东北到澳大利亚的战局来说,他们想要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喘息,他们一样在喘息。我们需要补充战损,损失更大的他们也一样需要补充战损,并位反扑调集足够兵力。而且与我们相比,他们还要考虑怎么样去应对,活动在其腹地的我各个敌后抗日武装,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 “相比较之下山东境内的整体形势,虽说要比豫北复杂一些。但是对于日军来说,山东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会首选山东。即便日军放弃了青岛港,放弃了胶济铁路,但是他们依旧控制着烟台、龙口港,以及从烟台到济南的公路。” “这两个港口的规模虽说不如青岛,但是两个港口加在一起,运力并不比青岛小到哪里去。而且山东境内济宁以下,完全可以通航到陇海路沿线的运河,也可以补充其一部分的运力。山东的交通环境,要远远的超过还有大面积黄泛区,同时无铁路和水运支撑的豫东。” “同时眼下的山东在整个华北处于的战略地位,以及其有利于防御的地形,都决定了日军是不可能放弃整个山东。山东地势中间高而四围低,除了胶东半岛临海之外,其地势较为平坦的鲁西与鲁中之间,则有大量的湖泊为天然屏障。” “山东向北连接景、沧,顺运河北上可直达平津,向南则直达徐、邳,俯视两淮,向西可直插豫东平原。自古以来无论是南攻北守,还是北攻南守,山东都是主要战场。而眼下对于日军来说,一旦山东有失整个淮北将再无屏障。” “相对于豫东来说,整个山东的地形对日军也更加有力。限制了我军之前利用坦克,大范围实施穿插攻击的能力。整个山东境内,我军唯一可以大规模使用坦克的地形,就是运河以西的鲁西地区,这就本身限制了我军的穿插线路。” “同时运河沿线从黄河南岸东平湖开始,一直到微山湖南端延伸到的苏北铜山,期间一连串湖泊,也可以成为天然屏障。保证其在向北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候,侧翼不被我军大范围迂回穿插包抄。” “日军在向冀鲁边地区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候,在侧翼只放上部分兵力,与豫北、豫东日军构成一体,利用运河沿岸的大大小小湖泊,就可以保护自己的侧翼安全。可以将更多的兵力,都放在正面以及我军侧翼的登陆上。” “这一点是豫东和豫北,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其如果选择豫北作为主要出击地,我军集中大量的坦克,从鲁西方向强行穿插,可以直接包抄其主攻部队的侧翼。同时日军从豫北作为主要出击方向,攻击面也相当的狭窄。” “而且其周边都是我军部队,也根本就不利于行动之前的保密。最关键的是以交通相对不便的豫北,为主要攻击方向,那么日军就要提前大量调集兵力。这等于告诉我们,他们的主攻方向在那里。选择山东为主攻方向,则这一切问题对于日军来说都不在是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