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梅津美治郎这个担心纯属多余,此次战役杨震在东北战场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关东军伤筋动骨,在日军整体战略上,已经处于四面出手,战线拉的过长的态势之下,彻底的打掉关东军的进攻能力。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并无一口吃掉关东军主力的肚量,更沒有想过彻底的收复整个东北,一是抗联现在并无那个实力,也无足够的兵力,收复整个南满,在同时在两个战区打响的情况之下,一个四平战场就牵制了抗联在东北战场上主要的力量。 而此次战役打的如此拖沓,关东军固然损失惨重,但抗联的伤亡也绝对不轻,虽说比关东军要少很多,但是后续力量已经枯竭的抗联,是绝对沒有实力在投入新的力量去,与日军继续打一场持续战役。 实际上在东北战场,抗联目前虽说还依靠大量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突击性,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但是因为伤亡过大,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持续进攻能力,至少沒有能力,在分兵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哪怕是单独在东北战场,也沒有那个能力了,现在发起的攻势,只不过是一种配合性的牵制攻势,如果真的发起新一**规模的攻势,即便想办法搜罗一切兵员,但眼下抗联兵力真的已经油尽灯枯了。 随着关东军控制地盘的缩小,其在战场上的回旋余地也大大的缩小,但兵力和火力部署的密度,却也随着防御正面的收缩,也大幅度的上升,此次战役之中,东北战场上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部署的密度,远远超过之前历次战役。 不仅仅是一次次的挫败,让日军大本营从上到下对抗联这支异军突起的中**队,已经是刮目相看,而且在连战连败,丢光了大半个东北的关东军,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相对于主要生产木材和作为对苏作战基地的北满,南满才是关东军的真正根本所在。 而且南满的工业,以及开发程度远远超过北满的矿产资源,是日军敢于发起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本钱,沒有了南满,日军的战争资源至少要下降三分之一,如果说满洲是日本人发起战争的底气,那么南满就是日本人底气中的底气。 局势的转变,让日军大本营对南满异常的重视,即便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情况之下,非但沒有削弱辖区已经只剩下原來辽宁的关东军兵力,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到是还有相对性的加强。 这就导致此次会战之中,日军从新京一直到四平一线,部署兵力的密度远远大于之前历次作战,几乎沒有给抗联的大规模穿插,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缝隙,尽管抗联在此次会战发起阶段,反复的通过调整战略部署,试图调动日军防守的兵力。 但始终未能拉开前线日军各部之间的缝隙,给自己的攻势创造一个可以利用的战机,无论是之前对新京以南的穿插合围,还是对四平一线的侧翼迂回,都沒有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应该有的效果。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日军前线将领的用兵还是相当老道,反应也是极其迅速的,而杨震看到的不仅是日军指挥官,在战场上表现的临战判断力和能力,更清楚的看到的是此战之中,与之前相比,虽然连遭到重创,但最起码关东军兵员素质和作战能力,并未有明显的下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