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相比之下新兵就不行了,尽管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基本上打起来,就什么都不顾。由新兵操作的两挺轻机枪、一挺重机枪,在战斗打响不到十分钟,就被日军掷弹筒给打掉。

    十分钟之内便失去了三分之一火力的李明清,一下子便感觉到了压力大增。在他对面的一木清直眼光何等老道,战斗打响几分钟之后便明显看出来,当面守军能摆在一线的兵力并不多。而最大的火力支援,便是这三挺重机枪。

    只要敲掉了这三挺重机枪,眼前抗联临时构建的防线便可以轻易的击溃。所以他立即将手头兵力所有的掷弹筒的一半,将近十个都集中了起来,调过来专门压制抗联的机枪火力。这个战术虽说阴损了一点,但也正符合日本人的个性,同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仅让李明清的火力减少了三分之一,还打的剩下的两挺重机枪转移阵地的次数更加的频繁。火力中断的次数增加了许多,甚至射击三两分钟就要转移体阵地,极大的降低了压制日军攻击集群的火力。

    而另一半专门提供火力掩护的十个掷弹筒,一度将李明瑞的部下给驱赶成只能以战斗小组的形势作战。日军二十八联队参战的都是清一色老兵,战场经验极其丰富。不依靠照明弹,仅仅依靠对面守军的枪声与弹道,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守军那里人多。其掷弹筒打的又准又狠,那里守军数量多就炸那里。

    日军新式轻机枪点射,加上掷弹筒集团使用的战术,以及不计伤亡代价,以中队为建制的反复冲击。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多次突破李明清的防线。其中有两次,差一点没有造成李明清的防线全线崩溃。

    后边打红了眼的一木清直,根本就不在乎伤亡数字。一个中队打残了,换上一个中队继续攻击。正面进攻,与侧翼迂回配合,拼命的挤压。正面不足五百米的宽度,一次就投入一个中队的兵力。一个小时的战斗,攻击力度就从来没有下降过。

    如果不是李明清将部队中的老兵集中起来一部分,并尽可能的调整了一部分冲锋枪和手枪,组成兵力再一个加强班的救火队,由一个排长指挥专门用来堵塞漏洞。并当机立断当场枪毙了两个意志动摇,在少量日军冲进阵地时候向后退的新兵,刹住新兵的恐慌情绪。他的防线,恐怕在半小时的时候就崩溃了。

    李明清以这个加强班全部伤亡和自己违反纪律为代价,保证了阵地不失。但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老兵,也基本上消耗一空。没有了老兵作为骨干支撑,再加上连排干部的伤亡越来越大,他的阵地形势更加岌岌可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