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谈话之两难-《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我们不能人家在技术上对我们搞封锁,而我们则敞开了让人家去研究。人家拿走了我们的科研成果,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炸弹落到我们的头上。指不定哪天就变成飞机、坦克打到我们的家门口。”

    “我们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自强,只能称之为伸手牌的政府,更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只希望依靠外国人去打赢这场战争的政府。叶先生,核心东西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安全的。”

    “与国民政府合作?我们没有当人家是汉贼不两立,人家却是当我们汉贼不两立。单单从诸位先生,到达东北之艰难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国民政府对我们的封锁态度如何。况且我们就算有诚意与人家合作,人家也不会相信我们这些土包子的。”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说完后,想起自己来东北后见到的那些新奇的东西,叶企孙教授也沉默了。作为一名物理学的泰斗,他很清楚这些东西存在和保密的价值,尤其是那个什么晶体管的价值。

    因为杨震与熊大缜曾经专门交待过,对这位中国物理界的传奇人物以及几位特定的专家、教授,比如说李延平现在去接的那几位先生。抗联在科技上无密可保。所以他见过抗联还处于试制之中,小批量用这种晶体管制造的电台。

    体积小,传输距离大。同样功率的电台,足足比电子管制造的要小了三分之二。这种东西一旦泄露出去,产生的后果绝对不会是小事。尤其是日军一旦得到这种东西的生产资料,将会大幅度改进其目前主要还相对落后的野战通讯系统。想到这里,叶企孙教授沉默了下来,之前的那些话再也没有提起过。

    此刻叶企孙教授的沉默,觉察出他内心此刻正在进行着复杂斗争的杨震,也就没有打搅他,而是静静的坐在一边等待他的答案。他知道,这位物理大师心中正在做着极其艰难的取舍。一边是满怀希望的学子,一边是留在东北,为抗战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两点让他放弃那一点,无疑都是艰难的,都是难以取舍的。在与杨震今天的谈话之前,他压根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至少在短时间之内不会在返回他所钟爱的西南联大,返回他魂牵梦绕的清华。

    的确下过决心留在东北,但在叶企孙看来只要需要,自己随时可以返回西南联大。但从今天杨震的谈话内容来看,他也清楚只要自己点头,就只能离开心爱的西南联大,离开那虽然艰苦但充满了激情和热情的地方。这怎么能让他不犹豫再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