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经历了几十年军阀混战,到抗战初期依旧派系众多的中国,本就是什么武器都有,到了武器奇缺的十八集团军这里,就更是什么样的武器都有,甚至各地军阀土造的质量不怎么地的武器,只要能找到子弹,也一样都有。 至于汉阳造、晋造六五步枪,这种正规厂家生产的步枪,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武器了,若是能搞到当年二十九军在大沽船厂仿造的捷克机枪和步枪,也算是很好了,至于能搞到各地军阀进口的比利时、捷克、德国制造的步机枪,那就了不得了,缴获一支三八式,能让一个战士兴奋的几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种情况造成了部队本就匮乏的弹药,更是缺乏,很多种的步枪,每支有几发子弹,打完了就沒有了,但在武器数量始终不足,在一些部队之中还装备有为数不少的大刀和梭镖,想要步枪还得等作战缴获的情况之下,这些步枪能装装门面,也就沒有被淘汰。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当初抗联在空运武器的时候,小到步枪上的刺刀、子弹包,上到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各种火炮齐全,在运送武器的时候,基本上以七九德系和六五的曰系口径为主。 除了重机枪因为要保证关内各部队有一定储备,空运了部分的法制哈奇开斯重机枪之外,全部都是江北转交过來的波兰造和缴获的曰制武器,同时也清楚关内部队的武器乱象,杨震才要求各个团一对一的替换。 由于空运的时候,关内部队最急需的武器装备是绝对优先的,等林志强这批教员从东北到延安,再从延安穿越过各道封锁线赶到各个根据地的时候,部队已经完成了换装,对于各个根据地的换装情况,他至少在开始是不清楚的。 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晋察冀军区的部队在分发的时候并未进行整体换装,而是在补充装备的时候基本上是对原有装备进行调整和补充,就是你不足的那一部分,我给你补充完全,过于老旧的,已经无法使用的也会全部换掉。 至于原有的还能使用的武器,则能不调换,尽量不做调换,而且对于武器的补充,也是以机枪和掷弹筒,等部队缺口数量较大武器为主,至于数量比较多的轻机枪,则尽可能的进行调整,数量不足的给予补足,超编的则收上來。 那些老套筒、意大利造步枪等一类老掉牙的枪,全部更换掉,至于从民间收缴的原來那些杂牌武装使用的,基本上已经磨沒有了膛线的什么汉阳造、大沽造一类的破枪也换掉,有子弹的,但是口径非部队使用主流的也换掉。 比如原晋察冀军区部队装备的部分英造七七步枪、意大利造六五步枪,晋造冲锋枪就全部被换掉,统一更换为曰制或是波兰造的武器装备,原有的汉阳造虽说都是七九口径的,但因为波兰子弹无法使用也全部调整给了二线部队。 参战的晋察冀军区主力,都是按照这个办法调换的武器,至于部队内部武器口径不同,则由部队内部自行调换,原有的曰制步枪、山西造六五步枪,以及七九步枪中的较好的捷克造、中正式则全部留了下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