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余波之两利之请求-《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2/3)页

    苏联人也答应将自己最新的武器技术,尤其是航空和坦克方面发展的技术与抗联分享,并在雅克系列战斗机的基础之上,为抗联研制一种作战半径可以抵达曰本本土的远程护航战斗机。

    同时在杨震特别要求之下,并经过双方协商,苏联人同意抗联选拔一部分干部、战士进入苏联海军,学习各种舰艇尤其是潜艇的指挥与艹作,并同意这些人在完成学习后,接收一部分苏联海军舰艇在黑海、波罗的海与北冰洋三大舰队,替代因为苏联海军人员被大批抽调给陆军,而执行护航、反潜、扫雷以及岸防等任务。

    当然这个协议得到好处的不单单是抗联可以借窝下蛋,利用苏联海军为自己培养出一批经历过实战的海军人才,而且苏联方面,得到的好处同样多多,有了中国人替代,苏军可以在不影响海军基本运转和战斗力的情况之下,从海军抽调出大量的人员编入陆军作战,以补充伤亡巨大的陆军。

    到协议签署的时候,苏德战争已经整整打了一年半,苏军虽然制止住了战争初期的大溃败,但其人员的伤亡在某只别有有心手的搅合之下,远远超过杨震曾经了解过的历史,战争打了不过一年半,苏军损失的兵员,已经近八百余万。

    对于眼下正在进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苏军來说,这个只是才开始的战役便已经打的异常残酷,早上进入战场的一个齐装满员的师,晚上撤回伏尔加河东岸只剩下几十个人,平均每三天就填进去一个整师的战役,无疑又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还需要多少部队才能填满的绞肉机。

    在大部分人口密集区域已经处于德军占领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征兵,部队伤亡又极其巨大的情况下,原本看起來很充足的苏军后备人力资源已经多少显得有些紧张,整个苏联国内,几乎所有能扛起枪的男人,绝大部分都进入部队服役。

    哪怕就是这些人是劳改营的劳改犯,监狱里面的刑事犯,只要你是男的,就给我上前线,对兵员來源如饥似渴的苏联人,对于杨震的请求经过再三犹豫之后,苏联人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这个至少看起來对双方都有利的请求。

    在苏联人看來,抗联这个时候提出调派部分人手进入苏联海军,无疑将是对苏军兵员一个极大的缓解,在抗联第一批人员进入苏联海军之后,甚至还沒有等这批人员培训完毕,苏军就将整个黑海舰队和北方舰队的水兵,主要是岸防兵力,抽调走了三分之一,用于正在进行艰苦争夺战的斯大林格勒以及北高加索战场。

    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原本只同意抗联派出的人员不超过两万人,此时却是得到了实惠的苏联方面,一而再的要求抗联增加选派进入海军服役的人数,到了四四年底,抗联在苏联各大舰队服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不过虽然对自己也有好处,但并不意味着苏联人任抗联摆布,抗联人员想去哪个舰队就去哪个舰队,想要接手什么舰艇就接手上面舰艇,苏联方面不仅在选择接手舰队的时候,紧靠曰本的太平洋舰队,只允许中国人接手岸防和地面防空工作,严厉禁止中国人接触舰艇。

    在分配中国人的时候,也以远离太平洋的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为主,即便是在抗联人员预定接手舰艇的分配上,刚一开始也以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护卫艇等近岸小型舰艇,以及拖船、修理船等辅助舰种为主,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美军援助的护卫舰、炮舰等大中型舰艇禁止中国人接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