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余波中的对等报复-《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2/3)页
在抗联采取了集中大量工人,实施二十四小时歇人不歇工的轮番施工作业的办法之下,以及采取了先建设简易厂房,边安装设备,边建设等多种手段齐下的努力之下,四零年从苏联、美国引进的几个大型工厂已经初步完工。
汽车厂、坦克、飞机厂在四一年底便已经投入生产,虽说产量因为刚刚投产,以及工人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显得有些不足,但毕竟已经摆脱了完全重装备,只能完全依靠外援的窘迫境地,还通过零部件的生产,保证了原有装备的作战能力。
而且不仅初步形成了对苏式飞机的生产能力,对抗联拥有的美制飞机,也有了零部件生产能力以及大修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引进p三九和米格三两种战斗机,t三四和t二六两种坦克的生产技术,初步形成航空发动机以及大功率柴油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再有小半年的时间,其余的在四一年年初开始建设的钢铁、冶金、石油炼化等基础产业也即将投产,依靠民间资金加上美国引进的设备,纺织、建材、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利用美国援助的先进生产设备,使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也有了极大的进步。
轻武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大口径高射机枪、高射炮等抗联自行开发的武器,只要原料充足,其产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抗联自身的需求,甚至有一定的出口能力,而各种弹药的生产,不仅完全满足自身的需要,还能形成相对充足的储备。
到四二年年中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实际开采的第一阶段为标志,预示着抗联已经在东北抗曰根据地,建立了最基本的冶金、钢铁、化工、汽车制造、飞机生产等一系列工业体系,虽然很多工厂只是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沒有完工,但比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工程进度和速度,使得原本需要三五年,才能完成建设的大型工厂,在东北这种每年施工期只有大半年时间的情况之下,短短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基本建设的超常规的速度,后來被到根据地的美国专家称之为中国奇迹。
尽管这些大部分只完成了最基本简易厂房建设以及设备安装,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还沒有來得及建设,只能保证先简单投产的工厂,在他们眼中还只是一个毛坯,但在他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了。
而经过四一年抗联不惜代价进口、囤积原料,即便苏联人切断抗联的国际通道,至少在大半年之内,杨震至少也不用太为军工原料发愁,而在半年之后,自己的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军工上游产业也将彻底的完成建设,原料对进口的依赖姓,也将大大的降低。
其实杨震争取美国援助,相对于各种武器装备來说,他的目标更多的是锁定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上,对于作战装备的需求,除了美制汽车和作战飞机之外,其余的因为对手的不同反倒,以及自身军工发展情况差了很多。
至少他对坦克的需求,远沒有苏联人那么强烈,更沒有国民政斧那样美元也要,装备更要,大炮我要,飞机我要,坦克我要,汽车我要,甚至就连步枪、机枪、钢盔、水壶等一支军队最基本的装备,也一样照要不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