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苏联人低头的原因-《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2/3)页
当时已经展开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之中,苏军面临的局面也相当不利,之前一系列会战,损失的装备数量太多,正在搬迁的军工厂的产量,远远无法弥补苏军在战斗之中的巨大损失。
而德军过快的推进速度,以及苏联统帅部对战备物资呆板管理方式,又使得原有的装备储备仓库大部分落入德国人手中,到维亚济马会战的时候,苏军不仅重装备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地步,就连轻武器的装备,也相差甚多,甚至一向以装备充足著称的苏军,已经沦落到就连步枪这种步兵最基本的武器,都无法满足每人一支的地步。
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之中,苏军早就沒有了原來那种豪气,不仅坦克数量与原來相比,已经不仅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火炮和其他的装备数量,也低到了一个在苏军将领看來无法容忍的地步。
等到这场与谈判几乎在同一时间结束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苏军依旧遭到了惨败,不过由于苏军本身已经出现装备不足的情况,德军俘虏的数量虽然依旧巨大,但是缴获的坦克却是少的多。
在会战之中德军虽然俘虏了七十余万苏军,但摧毁与缴获的苏军坦克数量,还沒有规模小的多的斯摩棱斯克会战多,一千多辆坦克,与之前每一场会战摧毁与缴获苏军几千辆坦克的数字相比,无疑要小的多。
苏军在这场会战之中损失的不仅仅是目前对苏军极为宝贵的兵员,最重要的还有那五千多门对于保卫莫斯科极为重要各种口径的火炮,自战争爆发之初,由于双方在装备以及人员上的差距,在历次会战曾经规模庞大的苏联空军,就沒有一次控制过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之下,炮兵火力支援的重要姓,就曰渐突出了。
但是到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结束之后,苏军用于保卫莫斯科的重装备数量,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甚至无法满足会战需要的地步,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调集九百余辆坦克、六百余架飞机,火炮的数量虽然不少,达到了七千多门。
但是为了调集这些火炮,苏军几乎抽光了所有的炮兵预备队,就连远东军区剩下的最后炮兵,除了无法拆卸下來的海军岸防炮之外,也全部被调到了莫斯科参战,甚至为了筹集到足够的火炮,苏军连仓库中沙俄时代由法国人生产的老炮都翻了出來。
即便是这样,苏军为了保卫莫斯科而勉强凑出的这些装备数量,还不及战前苏军一个方面军装备的数量多,甚至九百多辆坦克这个数字,还不如战前苏军一个普通集团军所辖的坦克数量多。
造成这一个后果的原因,不单单是苏军在战争初期低劣的指挥和战略战术,还有苏联人对战备仓库呆板的管理手段,否则以苏联在战前,一年七千多门火炮,几千辆坦克的产量,战场上损失再怎么惨重,苏联人也不至于混到这么一个地步,也不会急于将储备在外蒙古的装备抽调回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