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今年这才开春,春耕还远沒有开始,气候变化还不清楚,至于年底的粮食总产量,更是还沒有影子的事情,一旦遭到天灾,这十五万吨粮食的合同要是履行了,整个根据地的粮食储备可就见空了。

    一万头猪和两千头肉牛的事情,倒不是什么大事,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就完全可以负担的起,为了保证部队营养,当初在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杨震就下大力气抓畜牧品的生产,除了鸡鸭等生长时期短的肉食之外,生猪一年的存栏量每年都保持在十万头以上。

    而在大规模的引进机械化后,原來作为耕地主要畜力的牛,也被解脱出來,不过因为牛肉营养丰富耐粗饲料,饲养起來也很省事,生产兵团也加大的对黄牛的存栏量,而在攻占了畜牧资源丰富的伪龙江省后,又缴获了大批的蒙古牛。

    与粮食相比,江北提出的一万头生猪和两千头肉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的数量,倒还是在根据地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而午餐肉生产技术,更沒有什么技术水平,这种东西生产便捷,也沒有什么口味,和营养丰富的牛肉罐头相比,其中富含的营养元素更是少的可怜。

    当初生产这种比纯曰式牛肉罐头生产简便东西的初衷,只是能在东北酷寒中行军、作战时,为部队提供一种肉食补充热量而已,而且也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肉食产量,尽可能多的满足部队的需求,又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转让给江北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題。

    但粮食的问題,却是让杨震相当的头疼,无粮不稳,这是傻子都明白的事情,皇帝还不差饿兵那,今年还沒有开春,天气怎么样,能不能有天灾还压根就不知道,江北这狮子大开口,上來就要十五万吨粮食,还全部点名要小麦,这个数量对于根据地來说压力不可谓不大。

    根据地一年的粮食产量、肉食产量,江北就算沒有详细数字,至少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估算,以江北的情报能力,搞到这点东西还是沒有任何问題的,这十五万吨粮食,恐怕是江北也是按照自己一年产能來张的嘴。

    别人只看到江北提出的表面数字,杨震却看到这个数字背后的一些隐藏着的东西,江北这次提出双方交易以粮食稳主,绝对不会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这么多粮食,还全部都指明全部要小麦。

    江北人作为主食的那种叫做列巴的以黑麦加上麦麸为主的黑面包里,可用不了这么多的小麦,十五万吨小麦,按照江北的饮食习惯,这个数量足够满足江北在远东地区所有驻军,包括其所谓的红旗太平洋舰队一年的全部小麦的需求量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他们准备在远东地区保留一定的储备,减轻西部地区供应的压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