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拦路-《我们的世界大战》


    第(2/3)页

    张建军还有杨子桢在朝鲜半岛拼杀的时候,郭兴只能带着原来的辽北军底子组成的第3集团军,驻扎在莫斯科公国与大明帝国的边境上。

    在这里,他手里捏着大量的兵力,虽然现代化程度可能比不上第一集团军或者第二第四等集团军,可也是一个兵力超过二十万的重型集团军。

    他手里也有补充到的1号坦克,还有1号突击炮这类的改进型,而且他手里还捏着3万精锐的骑兵,纵横蒙古草原。

    从他独当一面,在蒙古边境上与莫斯科公国的边境部队对峙,就知道他在皇帝朱牧陛下印象里,是一个沉稳的重臣。

    所以,皇帝陛下才会力排众议,让一个年轻的将领领兵在外,并且负责一个方面的防御工作。

    郭兴也果然不负众望,在蒙古境内(西伯利亚等地区)布置了弹性防线,并且把连接大明帝国和欧洲之间的蒙古铁路,守了个滴水不漏。

    大明帝国从未启用过如此年轻的将领到蒙古领兵,所以郭兴的到来,也给整个防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先生出来,我有几句话想对他说。”郭兴斜着眼睛看了一下脸色都已经吓白了的列车员,冷冷的开口吩咐道。

    他说话的呃声音太冷,以至于让列车员哆嗦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寒冷,还是因为郭兴的威慑力太高。

    对方赶紧点了点头,转身就走回到了列车车厢。好半晌的功夫,莫斯科公国的特使才走下了车厢,看了看站在那里的郭兴,回头对自己跟着的翻译问了一些什么。

    很多外交官都把会汉语当成是一种优势,世界上过半的外交职业从业者,都是要学习汉语的——这是当年天启皇帝开疆拓土之后留下的后遗症,被随后征伐世界的天启后人们延续了百年,差不多已经成了习惯。

    尤其是跟大明帝国的礼部打交道,如果不会汉语,一方面要被认为是挑衅失礼,弄不好要失去谈判机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便,因为大明帝国瞧不起带着翻译的外国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