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冲突-《重生之求索》


    第(3/3)页

    刘妍是见惯姚青照镜子,没有理会。姚华初次见到,觉得有些好奇,配合姚青的说话内容,知道他在“过家家”。这个时代的人很少有人见过姿势训练,所以根本没人会想到姚青是在自我训练。“过家家”是小朋友常玩的游戏,训练则是成人的有意行为,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就算有人见过姿势训练也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不同。而这样的人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观察这样一个儿童吗?所以在没有大量利益的情况下,姚青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看到姚青一遍又一遍的进行“过家家”游戏,姚华慢慢就视而不见了。虽然姚青动作每一次会有一些变化,但这些动作夹杂在大量其它动作之中,谁又会注意呢?这就是姚青的基本策略,因为身体发育问题,他经常发现自己的力不从心。他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因此被有心人发现,而自己远远超出年龄的成人行为一旦被人发现,结果想必不会太好,所以他慢慢地学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而且技术也在一点点的进步。他的本性是喜欢坦荡荡地行事,现在也一样。区别在于上一生是为某些行为找到坦荡荡的理由后再坦荡荡地行事;这一世为了不被人当怪物处理,不得不把坦荡荡的事修饰后再坦荡荡地行事。坦荡荡地做着修饰过的事,这是成人的智慧,是阳谋。

    儿童有儿童的天地,成人有成人的世界。

    在姚青自我训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姚华也做自己的事去了。这个世界离开谁都不会停摆,哪怕你是家中的中心,可留着心中的疙瘩也不会轻易消失。姚华不认为自己阻止儿子购买完全无用的书籍是错误的,但儿子的极度不快却也是明显的。自己的这个儿子聪明是真聪明,想到儿子在百货商店轻蔑地形容五六岁儿童“小屁孩”时的反应,姚华还是忍不住地笑了起来,这是还不满周岁的孩子啊。

    打小,姚华就发现自己儿子的不凡,最开始是发现儿子的听力不凡。从用拨浪鼓练习儿子听力开始,姚华发现儿子听力进步极快,刚开始还一般,可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发现儿子极为敏感。后来甚至自己想悄悄靠近儿子偷偷看一眼儿子在干什么时,除非儿子睡着了,否则首先迎来的必是儿子乌黑的眼睛。耳聪目明啊,目明姚华虽然没有明显的佐证,可耳聪是自己看着进步的。

    现在儿子在语言和运动方面又表现不凡。虽然因为自己不在身边,没看到儿子进步的过程,可结果是看得清清楚楚。语言方面儿子能让二三岁小孩感到羞愧;运动方面儿子不足一岁不但能稳稳站住,还可以平稳走路,这运动能力可见一斑,要知道一岁半的孩子走路还摇摇晃晃也不稀奇。不过儿子的努力今天姚青也看到了,回到家后,也不休息,就一个人独自对着镜子过家家,有一大半时间是站着和走路的,难怪走路能够平稳。老婆也介绍儿子在乡下常一个人走路,半个月就由摇摇摆摆到平稳走路,进步非凡。

    自己在儿子身上应该多下点功夫。儿子的两个关键时刻,自己都不在身边,有点对不起儿子。而且儿子聪明现在看来是绝对的,自己远离儿子,没能帮到儿子不说,现在还让儿子不高兴,有点不应该呀。可说到底是那书,“中医图谱”,专业性太强,成年人也大多看不懂。唉。完全浪费啊。

    自己能为儿子做点什么呢,儿子长期不在身边,现在在身边就应用点心来弥补。教他认字?这需要大量时间和长期相处,自己怕是做不到。运动?儿子现在太小,否则可以教他游泳,夏天放假后试试吧。姚华想了一圈,突然想起自己可以教儿子写字。儿子他妈写字不太好看,自己可以教儿子写字,还可以留下字帖,让儿子在自己不在时练习,学习写字的同时巩固认字的成果。不过,现在是不是早了点?至少得等都他能拿得起笔。

    回去试试他能不能拿笔?姚华想到这里就想回家,可又一想,自己刚跟儿子闹矛盾,现在儿子还听不听自己的呢?这次好像是跟儿子头次发生冲突,没有经验啊。其实,自己也是,不过是一本图谱,贵点就贵点,没用就没用。就像是玩具手枪之类,能有什么用?不过是小孩开心而已。儿子好像就没玩过什么玩具,图谱什么的,自己儿子喜欢就买下来玩玩呗。难得儿子开心!下定决心后,姚华觉得全身都轻松了,不由嘲笑自己跟儿子斗气不值,儿子才一岁啊。

    径直去了书店才发现自己不记得书名,幸亏刚才那名营业员还在,从前面书柜中拿出那本《中医经络图谱》,姚华才记住书名,这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回到家中,刘妍正在教给儿子读故事书。儿子乖乖地坐在小椅子上,认真地听着妈妈读书。姚华没有打扰他们,也没有打算直接告诉儿子自己已经买回了那本图谱,而是把书夹在几个文件中放在桌上。为了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尊严,他决定等到儿子表现不错后再给儿子,作为他表现不错的奖励。他没有学过观察术,所以没有看到儿子眼中那一闪即逝的狂喜。因此,他耐心地等着母子二人讲完故事,还笑嘻嘻地听完刘妍对儿子的教导与启发。这后者才是故事的精华,不是吗?

    听完故事的姚青没有半分怀恨的表现,主动要求姚华也给他读一篇故事,这让姚华心怀大开。耐心地在刘妍准备中饭的时候,给儿子读了两篇故事,父子二人其乐融融,上午的冲突似乎没有发生一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