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倭寇犯边 一-《灵丹传奇》


    第(2/3)页

    而代表正义之师的明朝官军,反而不受欢迎,举步维艰。

    不少沿海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参加过抗倭战争的明人万表记录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贼,但贪图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铜钱用以铸火铣,用铅制子弹,用硝造火药,用铁制刀枪……大船护送,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

    “近地人民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边卫之官,有献红被玉带者……(与)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则拜伏叩头,甘心为其臣仆,为其送货,一呼即往,自以为荣,矜上挟下,顺逆不分,良恶莫辨。"

    这种全民多“寇“的荒唐局面,问题的根源其实是烂在明朝自己身上,正如同晚清闭关锁国一半,封闭便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难怪防不胜防诛不胜诛,倭寇就是一颗消耗明朝的肿瘤,一直伴随着明王朝走向衰落。

    而本文所讲述的倭寇主要以东瀛浪人为主,这些‘倭寇’才是真正的“倭寇”,虽然总人数只占了实际“倭寇”人数的十之一二,但是这些东瀛蛮夷的凶蛮狠恶,远远不是沿海居民被逼伪装的“倭寇”可以比拟的,这些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常年隐于茫茫海上,见到沿海的村落便大肆洗劫一空。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一直到正德年间。

    元末,东瀛倭国进入了南北朝分裂时期,日本列岛硝烟四起,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的农民、灾民逃难流入海中,乘着明初大肆用兵无暇相顾之机,屡屡聚众侵袭明朝滨海各个州县。

    等到大明洪武之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

    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名来犯倭国的倭寇之后,倭寇忌于刘江神威稍稍敛迹。

    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之时屡屡得手,致使倭患又起。

    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东瀛本土之人,除了**裸侵扰之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商品和武器。

    路上遇到了明朝官兵,则矫称是东瀛固入朝上贡;再乘其无备之时,则肆行杀掠。

    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荒于朝政,宦官专权军务废弛,海防松懈。

    沿海地区的倭寇活动日渐频繁,愈演愈烈…….

    萧遥拜别了风孤星和公良正等人,从九阳山上下来,一路孤身往鲁南这边赶来,准备去熔炉堡瞧瞧热闹。

    只是一路东来,等到进入了山东一境,就见大路上往来的明朝兵丁不断,更有许多流离失所的灾民面无菜色。

    萧遥几乎将身上所带的银两尽数散了出去,却也只是杯水车薪。

    等到了前方一处镇甸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久之前又有东瀛倭寇犯边。

    对于这些东瀛倭寇萧遥先前其实便有耳闻,但是并未想到倭寇之祸已近于斯,这山东一带邻近朝廷都城顺天府,竟然也不能免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