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南洋歌罢掉头东 九-《南回归线》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看着眼前的两百多号年轻人,歪七倒八的站在新建的营地中央,场子里没有半点荫凉,越发的衬出这些少年们的焦眉烂眼。
少年中的一半来自被剿灭的豪强和部族中,多是些孤儿,有些更是奴隶,朱大钊从中选出了近百人,都是身体尚可,年纪在十四、五岁上下的年轻小子,好多连汉话都不能听懂。
这些人就站在这两百多人中,却是比剩下的更精神一些。
另外一半则是先前答应应募的各家送来的,说是家中子弟,实则多是花钱从其他地方请托来,或者干脆就是家奴,只是有一桩好处,多半都有几代内的汉人血统,能听懂一些汉话倒是不成问题。
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这三条中,最难办的恰是这中间一条。
说起殖产兴业,无论是城内的贵人、豪商,还是城外的绅户、土酋,让他们交田交地来参加新农合,还是出钱出货入股汇丰行,都没有费什么周折。
毕竟商贸为宋人所长,如今又要收拾人心,人们自然相信,确实是宋人想要拢络自己才会提出这样一个章程,否则自己赚钱就是了。
至于什么新农合,宋人要种地,这自然是以往未有预料之事,但文莱这里,本就地广人稀,又在风下之地的南洋,土地肥沃,日照有好,还不虞风灾,一年两三季的粮食都不在话下,田地从来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宋人给算了入股,成与不成倒也无碍,只当花钱买个平安。
而这文明开化嘛,宋人只提了一条,让各家尚未成年的子弟都要到宋人的书院中读书,学的什么还不知道,但识文断字并不是什么坏事,况这本也有质子之意,又不会要了性命,只说伙食住宿又宋人提供,费用各家负担。说起来条件也能接受,门口的盒子里还摆着别家的榜样,自也不会有人脑袋发昏出来反对。
却只有富国强兵这一条,说是要平定国中各处匪患和红夷,要各家募兵由宋人的朝廷统一调教。
这一桩倒是没有再要各家出钱出粮,比起以往国中征召倒是好了不少,南洋各国,征伐兵役向来都是要自备兵甲的,所以这一回宋人尽没照着规矩行事,讶异之余各家也都觉得庆幸。
但既然是要用来见仗,难免就会有死伤,首长们如今连战连捷,不光未逢败绩,连一个伤的都不曾有过。但事有难免,能够驱兵使将,何必亲自上阵,这种事也是一想就通透了。
但既然首长们只定下了年龄与身量的要求,就没必要用自家子弟去拼命,只要肯花钱,什么样卖命的人找不到,东拼西凑之下,也就把一百多人的数目给归拢了出来。
但其中毕竟还有别处招来的良民,尤其是汉人,虽然家中收了钱,本人却未必会愿意,或者是那等跟着族中叔伯母舅到南洋打拼的小子,被自家长辈卖了的也不是没有。
是以将人送来时多是施以绳索捆绑,一路上也长被殴打过。与汉儿相比,倒是本地的土人对此并不在意,寻常雇工,土人懒惰不愿去做,但打仗却是个个踊跃,大抵还是想着能够劫掠。
上周开了会,第三天太阳落山前,各家的家丁族人便押着各族各地的少年们来到了新建成的营区,效率之高,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这一句,倒真是是践行不移。
又三天的相处,尚不足以让少年们脱胎换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