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蛰伏南海待扬波 四-《南回归线》


    第(3/3)页

    回到王星平这一队船,虽说都是中古货,但这一船的航电倒是全新的,所谓的一人桥架控制,当然,实际上平时也要好几个人才能完成整个船的全部操纵,但在南中国海不需要担心海盗,可以全部交给系统管理,至于通过南海后,那段到纳闽岛的距离,每艘船加上其他雇来的船员也不到30人,依靠系统就能应付了。不过比起原本这船在上世纪前叶的原装航电设备,要搞这么一身,在当下倒也不难,太阳炉技术的限制很多,但对货轮操控的航电设备却是不限制出口的产品,毕竟只是操舵和日常管理,没有办法军用化。故而交易量本也不小,价格倒还算便宜,索性有些民用部门也就干脆改装了暂时用着。

    “海豚。”耳机里传来封胖子的惊叫。

    “女人……”马迁沪也在里面叹气道,封小宸这毛病就不能改改,不过是看到几只海豚,他倒是不觉得海豚有什么问题,只是认为封宸不像一个搞管理出身的,遇事婆婆妈妈,而且工作能力虽然不错,却缺乏决断力,他觉得当初派他过来帮忙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在国内,要担心一个200斤的肥宅在国际旅游港的政府部门宿舍出什么意外实在不太现实,唯一可虑的只是任务的完成进度。

    “干脆来场海钓如何?”王星平提议到,说起来好多年他也没正儿八经的钓鱼了,虽然在三亚也没少吃鱼,但还是不如自己亲自钓起来的吃着香。当然,王星平说的并非是要钓海豚,海豚追逐之处鱼群必多这个道理幼儿园小孩都知道,自不必和马、封二人解释太多。

    “月球的兔子吃腻了?想吃鱼了?”马迁沪打趣道,两人都是行伍出身,也是亲切,没多少日子就称兄道弟了。马迁沪没去过月球,也没吃过太多苦,挂着国家公职的闲差,虽然也不过是份混吃等死的薪俸,但只要愿意,三亚的大排档也没让马、封二人少花钱,尤其是封小宸,这200多斤里面海鲜的功劳可不少。

    王星平听马迁沪又来拿他打趣,也不气恼,只是嘻嘻哈哈的答道:“成都的烤兔我就吃过,月球的兔子是什么?”王星平的话并不假,月球因为造氧和造水运动一直不见成效,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养殖业,偶尔有人在室内种些地球带去的种子,也是观赏为主,月球的食物供应多是地球加工好的各种材料,直接压缩送到月球后通过3d打印成型,能从地球直接送过去的完整新鲜食材,那都是供应月球政府部门的。“你还不知道月球那烂摊子?原来就投了八十多万亿,一滴水没给保住就算打了水漂,后来又折腾着开发火星,也不看看当初孙乾为什么能在火星坚持那么久,当然月球就成了我们这些社会渣滓的乐园了。”自嘲过后王星平又是一阵豪爽的笑声传来,关于孙乾的故事是国内经常被人拿来说起的一段公案,五十年前中国的第一支科考队登陆火星,因为风暴的原因在撤离时丢下了一名叫孙乾的队员,本以为必死的他硬是靠上面的维生仓和库存的土豆自行在上面种菜生活了四年多,直到与地球建立联系并获救,正是因为这一事件也开启了火星开发的序幕。

    这时王星平的渔具也调试好了,就等船上的小艇待会放下,就可以下海享受一番了。

    只听到听筒又传来封小宸熟悉的声音:“收到交通指挥信号,咱们已经进入黄岩市境内。”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