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章 房玄龄游西山-《风骚满大唐》


    第(2/3)页

    这西山感昭寺本就是长安城外的一景,是各地游客和京中闲人游览胜地,一年四季,风和日丽之时,都是游人如织。房玄龄出了城外,朝西山感昭寺望去,只见苍林隐翠,一片葱笼氤氲之气,其山形如盘龙蛰伏,蜿蜒迂回,又隐威潜藏。

    房玄龄也算是个方术迷,风水、算命、卜卦、看相、拆字无所不通,看这山形有帝王之气,不禁心里一惊,想道:这本是帝王风水之地,何以成庙宇安居之所呢?心里不得其解,遂也一路心里呢喃着,上山朝感昭寺去。

    这房玄龄虽然是个饱学之士,满腹经纶,谋算过人,可他天生憨实,向来不小算谋利,他觉得为蝇头小利谋算,非大丈夫之为。那类人见利忘义,心胸狭窄,得一利而踌躇满志,得一志而狂妄骄人,终日费尽心机争名夺利,巧设奸谋设井算人,于军国大事,锁屑计找,无恢宏之度,无决断之胆,于个人之事,唯图眼前,寸利必争,甚至于不惜损人利己,到头来多为机关算尽,反倒送掉卿卿性命。

    房玄龄正因为不愿小算谋利,前朝考取了进士,正逢隋代崩殂,没有被任用机缘,大唐开国后,虽几次京试赴考,却不愿贿官谋途,始终没能考取功名,若不是遇了李世民慧眼识才,恐怕他只能屈才乡里,永无出头之日呢。

    后进了秦府,又有机会与李世民同赴西线之役,其谋略之才有了用武之地。那时盘析太子、元吉之阴谋,为李世民出谋划策,驱二将请李睛之兵;倚关阻击,既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又拖延时间,以待援兵;放弃齐州诱敌深入,偷袭狼牙关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待李睛三十万军马调到,颉利和突利即成翁中之鳖。

    西线之役,李世民对房玄龄刮目相看,遂简拔房玄龄进了天策府,任记事之职。房玄龄知道,这大唐江山虽已稳固,但是李家兄弟情同水火不可调和,宫中暗伏杀机,宫廷内哄在所难免。

    虽然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这几位将领都劝李世民及早行事,可李世民始终不愿骨肉相残,宁愿吃亏而不愿先下手。这次皇上下旨裁黜他和杜如晦,他知道这不仅是太子、齐王之策,而且皇上实已偏袒于太子和齐王了。

    细思李家之事,李渊皇帝有这样的心理也属正常。虽然李世民功劳大,其才能远非太子、齐王可比,但三兄弟形成你死我活的两派,更兼李世民与皇上嫔妃有隙,偏向李世民利国不利家,偏向太子、齐王,虽不利国却能保家,这样的偏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太子、齐王釜底抽薪,先撺掇皇上裁黜他和杜如晦,往下必延及尉迟敬德、程知节等在京将领。情势发展到这一步,李世民便没有丝毫退路了,倘若再不出手,即成别人刀殂之肉,大势若去,无可再复。

    如今他和杜如晦既然被裁黜,皇上疑心重重,稍有不慎,他们二人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些天,房玄龄呆在家中未曾出家门半步。

    他心里明白,他和杜如晦之间不能让别人看出有过从甚密的迹象,更不能和李世民有任何往来,这种把柄要是落到太子和齐王手里,便可以陷害李世民有密谋造反之嫌,轻则可置他和杜如晦于死地,重则李世民可能从此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但是,一个大男人整天在家里那能呆得住,他权衡再三,觉得出门观景散心去,总不至于涉嫌谋反之罪,这才单独出了门,往长安城外西山去。

    一边想着,不觉间已来到了山下。这西山确实景色奇特,不仅四面山环拥抱,山形潜藏,且山势轩昂峻峭,山上多是苍松、古柏和千年老榕。

    拾级登山,便觉一股氤凉之气扑面而来,抬头望去,感昭寺正在山形拥抱的山窝间,看去,轻烟袅袅,碧瓦笼云,殿宇轩昂,真有一番浩然俨皇之气。房玄龄上到山门,抬头见一道红粉砖墙挡住中道,那道红粉砖墙高有九尺,沿山围住感昭寺,挡住中道一段宽有两丈,顶端盖住琉璃碧瓦,飞檐雕着凤鸟翔徊,粉壁上绘成百花仙女图案,中间开一圆形拱门,门顶往上三尺勒书“感昭寺”三个隶书大字,门两侧用两尺宽的石条镶壁,也用隶书镌刻成一副对子道:

    留居世外,只有仙娥入境界,

    静守云间,才得感昭驻心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