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征战天下】-《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赴水溺死者众”……溺死不会流血吧,那要被矛捅箭射多少人才能“海水皆赤”呢?我觉得一两万肯定不够,至少得三四万!也就是倭水师全部!这是倭兵,那么倭国将领呢?
史料中就写了一个人,就是我们刚认识的倭国高手朴市田来津,这人,为扶余丰选国都时很有眼光,面对大唐时,却不灵了。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但是倭国来援的将领有很多,那为什么只记录了一个朴市田来津呢?开始时我没在意这个问题,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其他人不能记录!在倭国,只有战死才是一种荣誉,才能留名于后世。
说明其他将领在兵败时跑了!很不光彩!光彩的是倭国的后人把他们给隐身了,我遍查史料,都没有!光彩?还是不光彩?倭国心中有杆秤!好了,不评论了,没意义,就如日本以为自己能在钓鱼岛之战中完胜中国海军。乍一听此话,我没笑!真心没笑!理他作甚!记住:“不能用正常的思维来看待他们”!
百济,其亡也亦宜矣将我唐宋元明等朝代列入其史书最后一卷“诸蕃夷”的大日本败了!败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这一战,使得这个自以为强大的倭国老实了900年!老老实实装孙子去了!直到900年后,又犯病了,被他们眼中的末等蕃夷大明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好了,不在倭国身上浪费太多口舌了,我们回到百济!百济叛军的精神所在是周留城的扶余丰,扶余丰的精神所在是倭国水师!白江之战后,伪王扶余丰丢下周留城跑了,看样子他在倭国待了这么多年,学到了很强的逃跑本事,竟然能够从乱军之中全身而退。
很多史料中,都没有标注此时扶余丰逃往何处,后人在重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基本都是搬照史书的记载,称扶余丰“不知所在,或云奔高句丽”,其实只要多参照一些资料。还是能够找到答案的,《日本书纪》记载“是时,百济王丰璋(即扶余丰)与数人乘船逃去高(句)丽”;《大日本史》也有记载“百济王余丰走高丽”;《资治通鉴》在后来也有记载扶余丰被俘并被流放到岭南!扶余丰逃走之后,留守周留的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率叛军及倭军携城向唐军投降。
周留一降,百济境内的形势就走上了书生将军刘仁轨战前预测的“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的轨迹了:“百济尽平”!各处叛军在头领的带领下纷纷走出城池,放下武器,归顺大唐。
我真怀疑这些叛军头领当初起兵反唐的动机不纯!王室降,不代表国家必亡!若是真心反唐,何必在意王室降否?他们起兵的目的我怀疑就是为了以后捞取政治资本,大唐首征高句丽,给降官三千余人都安排了工作,送回大唐就任,我相信,他们也知道这个事情。
所以。在扶余丰跑路之后,纷纷投降!投降的将领里,良莠不齐!但是我们的书生将军刘仁轨却在军事之外,又展现了其犀利的识人之智!
在众多的降将中,刘仁轨一眼看中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让吐蕃和突厥极为头疼的黑齿常之!当然了,除了刘仁轨慧眼识人之外,黑齿常之的形象也不可能使他自己低调起来,史载他“长七尺”,按唐代的一尺约为现在的30公分。此人身高达2.1米!站人堆里,不出头都不行!黑齿常之此次算是正式列入大唐编制,我破个例,提前让大家认识一下此人!黑齿常之简历姓名:黑齿常之简称:常之国籍:原百济国生卒年:?
——689年仕途履历:百济亡前。时任二品达率、风达郡将;主要功绩:以残兵败将击退灭国专家苏定方的围剿军!从唐军手中解放百济200余城!黑齿常之投降之后,刘仁轨极为信任他,当场给兵给粮给枪,让他与别将沙吒相如带兵去攻打任存城!
任存城守将迟受信不识时务,拒不投降!这时唐军中有人担心了,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给刘仁轨提醒:这种人人面兽心。不能信任他们啊!孙仁师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黑齿常之率部第二次向唐军投降!所以孙仁师等人不相信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