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征战天下】-《唐朝那些事儿》


    第(1/3)页

    自此,苏定方完成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伟大壮举!无人能够超越!苏定方可以回国庆功受赏,可是,留守百济的唐军日子可不是很好过,不但不好过,还过得很艰难!

    百济已亡,但是有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大家可能没在意,但是我还是要点出来。这个问题就是‘百济亡国之时的太子究竟是扶余孝还是扶余隆’。

    既然我想用心写,大家捧场用心看,我们就尽量不要留疑问吧。在国内外史料中,百济末代太子到底是谁,史籍上记载有出入,即使同一本史籍,前后也有出入,将我弄迷惑了。之所以在上一篇正文中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出于担心把大家搞混淆的担心。

    那就这样,我在这里谨将各种史料中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记载全部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1这个问题呢,我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过(其实也没什么角度,因为很乱),但最终分析不出来,或许可能只是金富轼一个人记载的失误吧。

    虽然我不能确定他们到底哪个是太子,但是他们现在的身份我们却可以明确——都是大唐的战俘,扶余孝在此以后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而扶余隆在664年,百济遗臣的复国运动失败后,被唐高宗李治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

    继续治理他的百济故地,虽然他最终没敢去上任!好了,国家都亡了,再争谁是太子也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就此切入正题吧。这次我们的目光要远点了,直接落在倭国!

    倭国出场公元660年9月,倭国,都城大和州(新旧唐书中都没有明确点名倭国的都城在什么位置,但据记载,倭国先以筑紫城为政治中心,后徙治大和州。)

    一个人匆匆走向王宫。向时任倭王的齐明天皇呈上了一份奏章,来人为原百济二品达率沙弥觉从,奏章全文为:“今年七月,新罗恃力作势。不亲于邻,引构唐人,倾覆百济!君臣总俘,略无嚼类(‘不留活口’之意)!

    于是,西部恩率(百济三品官员)鬼室福信赫然发愤。据任射岐山(倭国称呼任存城为任射岐山),达率(百济二品官员)余自进据中路九麻怒利城,各营一所,诱聚散卒,兵尽前役,故以棓(bang聚集聚拢之意)战,新罗军破,百济夺其兵,继而百济兵蕃锐,唐不敢入。福信等遂鸠集(意为‘聚集’)同国,共保王城,国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进!’唯福信起神武之权,兴既忘之国。”

    这份奏章就我就不细细翻译了,大意就是新罗联合大唐灭了百济,而百济残余势力在各地继续召集人马反对大唐,并击败新罗和大唐的讨伐军队云云。按中国人的说法,这份是一份喜报!为什么要送到倭国来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快就有答案了!公元660年10月,又一个来自百济的佐平贵智来到倭国。这次来者没有绕弯子,直接跟倭国的齐明天皇说:“唐人率我蟊贼,来荡摇我疆场,覆我社稷。俘我君臣。

    而百济国遥赖天皇护念,更(再次)鸠集以成邦,方今谨愿,迎百济国遣侍***王子丰璋(在倭国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将为国主!”现在明白了吧,这是百济遗臣前来搬救兵了。并希望把在倭国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带回去。以扶余丰之名义召集百济残余势力,以图复国!

    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百济王已降,百济国已亡,唐军主力已经回国。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百济的使者怎么跑到倭国去了?福信是谁?扶余丰是谁?百济怎么称呼倭王为天皇?……其实,这一切的疑问都因为“百济之烬复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