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反抗】-《唐朝那些事儿》
第(1/3)页
这帮老兵和弱兵实在是不抗打,三下五除二,就要被历山飞给解决了。王威大人打仗不行,并不代表,人类的本能之一——保命也不行。当时最好的保命方式就是逃跑,王威大人也是二话不说,调转马头,就开溜。
兵虽然老点,弱点,不是傻子,看见王威大人都跑了,自己也没必要搭上老命,除了个别跑的慢的,凡是能跑的,撒丫子就跑。历山飞的部队不愧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流氓部队,看见地上都是好东西,还没有主人,哪有不抢的道理,一抢队形就乱了。
这正是李渊想要的结果。在不远处冷冷注释着这一切的李渊,命令小阵出击,历山飞正抢在兴头上,被李渊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历山飞的部队人很多,但是没有用。因为兵在精,不在多。
结果正如李渊所料,历山飞大败。李渊乘机收罗了许多溃散色败兵,壮大自己的力量。被李渊打怕了的历山飞,在很惆怅的心情下,带着残兵,到别的地方讨生活,离开了这个他奋斗多年的地方。李渊得胜班师。
等回到太原的时候,王威终于想通了,他就是那个钓鱼的饵。李渊和历山飞谁是那条鱼呢?这是很伤脑筋问题,王威决定去问高君雅。高君雅想了三天很神秘的告诉他,“如果我分析没错的话,李渊就是那条鱼”。王威恍然大悟,“哦,有道理。”
在李渊、王威与历山飞拼命的时候,高君雅也没有闲着。他正在和马邑太守刘仁恭与突厥人拼命。高俊雅似乎没有王威的运气。虽然王威不会打仗,他还是胜利的回来了。因为他跟对了一个人——李渊。高君雅不会打仗,刘仁恭状态也不是太好。
要知道即使刘仁恭状态好的时候,他还时常打败仗呢,更何况状态不好呢?结果令高君雅和刘仁恭都非常的惆怅,他们败了。由此看来。干革命跟对人也是很重要的。败就败了,谁还没有个马失前蹄的时候呢。
今天败了,明天再来,只要不死就一直和突厥战斗下去。高君雅当时只这么想的,王仁恭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杨广不这么想,估计这哥们最近受了非常大的刺激。正找不着出气筒呢。下令逮捕高君雅和刘仁恭。对了,少说了一个人,还有李渊。高君雅打败仗和李渊有什么关系呀?
因为李渊是高君雅的领导,杨广是这样说的。实际上谁不明白呀,高君雅是你杨广的人。现在他犯事连累我李渊,这不明白着要收拾我吗?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更何况李渊?在这种情况下,不反都得反了,更何况李渊准备了这么长时间。
出人意料的是李渊没有跳墙,别想多了,不是骂他,是说他没有造反。而且做好了被杨广抓走的准备。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在太原,现在要造反是会连累他还在家的几个儿子,看来李渊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后来爆发的玄武门事变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渊做为一个父亲太仁慈了。迟迟不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一直在向后拖,拖到最后,儿子对他下手了。
就在李渊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杨广的一道圣旨把李渊的思维打的极其乱套。杨广这道圣旨的大意是:不抓李渊,赦免刘仁恭。看着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杨广进入了深刻的思考,谁还能挽回败局?答案是没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经过努力使这个国家可以晚点灭亡。那么谁可以挽大厦于将崩呢?…
答案是没多少人。李渊应该算一个。(至少杨广是这么想的)杀了李渊我又能得到什么?答案是我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是自毁长城的行为。自问自答的三个问题使杨广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杀李渊,是杨广经过一个很深刻的思考后得到的结论。
哪怕是明知李渊会反,也不能杀,因为李渊还有用。有李渊在,突厥不敢南下牧马;有李渊在,河北的黑社会不敢轻举妄动;有李渊在,北面的大片江山还是我所用(最起码名义上是)。
杀了李渊,,突厥没人防守;杀了李渊,没有人对黑社会有很强的威慑力可以取代李渊;杀了李渊,可能更早的把李渊逼上造反的道路。
此时的杨广才是当时最为惆怅的一个人,明知李渊会反,却不能杀了李渊,做为一个泱泱大国的皇帝,又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迷茫。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如果杨广命人捉拿李渊,身在太原的李渊,有非常的高的可能性提前加入造反的行列。
这个消息对李渊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王威、高君雅两位大人来说,就不见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就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人头就会落地,杀他们的正是李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