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起义形式】-《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隋将率兵万余人攻高士达。高士达让窦建德指挥全军,击杀隋将。高士达战胜,轻视敌军,被杨义臣击杀,全军溃散。窦建德逃到平原,收集张金称、高士达残兵,自称将军。
诸豪帅向来捕获隋官及士族子弟,一概杀死,窦建德不那么狭隘,因此,有些隋官敢于举城来投降。窦建德声势渐盛,兵士多至十余万人。
河间豪帅格谦据豆子,有众十余万,自称燕王。隋将王世充击杀格谦。格谦部将高开道收集余众,攻掠燕地郡县,军势又振。
在六一六年里,南方林士弘,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都在本地区显出高于其他首领的力量,农民起义军有逐渐形成几个大势力的趋势。
隋官也在这一年里,开始割据称雄,成为推倒隋朝的另一种势力。到六一七年,农民起义和隋官割据摧毁了隋统治,隋炀帝只好在江都等待死亡。
杜伏威、辅公祏大破隋将陈棱军,攻据历阳郡城(安徽和县),成为江、淮间的一个大势力。窦建德在乐寿建国。自称长乐王,成为河北地区的一个大势力。
鲁郡豪帅徐圆朗攻破东平郡。据有鲁、琅琊、东平三郡地,成为山东地区的一个大势力。卢明月自称无上王。拥众号称四十万,自河南流转到淮北。卢明月被隋将王世充击杀,部众溃散。王世充屡获战胜,在隋将中颇有声望,为后来养成割据势力准备了条件。
李密攻破兴洛仓,又大破自洛阳出击的隋军,声威大振。翟让等推李密为主,称号魏公,军事上用行军元帅名义统率各军。远近豪帅如孟让、郝孝德、王德仁及济阴房献伯、上谷王君廓、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谯郡张迁、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张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等都来归附。众至数十万。李密各给官爵,使受行军元帅府统率。
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有李密作大首领,多少表现出统一的倾向,似乎是一个进步,可是,这种倾向实际上并不曾起着进步的作用。李密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作为魏国的都城。
魏将孟让夜袭洛阳外郭。烧掠丰都市,洛阳居民都迁入宫城,抵御魏军。李密招集大量豪帅,蒲山公营的纪律。对这些豪帅是没有约束力的。
李密缺乏驾驭群帅的才能,也就是缺乏引导群帅遵守纪律的才能,因之。归附的豪帅愈多,李密的反隋行动愈受到牵制。最后不得不归于失败。隋大将裴仁基率兵降李密,李密使裴仁基、孟让率兵二万人袭破回洛仓。烧天津桥,纵兵大掠。
当时越王杨侗留守洛阳,有兵二十余万,足以守卫城市,李密军烧掠,更使隋军守城愈益坚李密退归洛口,杨侗搬运回洛仓米入城,李密再取回洛,形式上逼近洛阳,实际是顿兵坚城之下,陷于被动的形势。
隋炀帝令关中出兵救洛阳,有人劝李密使翟让守洛口,裴仁基守回洛,自率精兵入关,袭取长安。既得西都,号令天下,可以成大业。
李密说,这确是上策。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杨侗得关中援兵,大破李密军。
李密逃回洛口,形成与洛阳相持的局面。李密率众向洛阳,大破隋兵,又取回洛仓。隋炀帝令王世充率江淮精兵救洛阳。
李密遣徐世勣率兵袭破黎阳仓,开仓赈济饥民,十天内得兵二十余万人。
王世充统率各路救兵,会同洛阳兵共十余万人击洛口,与李密军夹洛水互击,各有胜败。
翟让残忍贪财,部属离心,对李密却还没有杀害的意图。李密怕翟让先动手,听从谗言,在宴会时杀死翟让。翟让的贪暴,即使比一般豪帅更坏些,但终究是瓦岗起事的首领,推戴李密,也显示在短时期内并无夺位的野心,李密不能感化翟让,又不能包容翟让,用阴谋杀人,只能说明李密智短量窄,不足以成大业。
翟让死后,李密部属开始心怀疑惧,李密也开始妄自尊大,疏远旧将,不爱惜士卒,一时勃兴的气象转变为败亡的局面。
一八年,李密率众三十万,据北邙山,逼近洛阳城门,王世充不敢出战。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都使人奉表劝进,请李密称皇帝。李密说,东都还没有攻下,不可以议这件事。
实际上李密并无攻取洛阳的实力,虽然声势盛大,所处地位却是被动的。但李密还在等待洛阳的来降,甚至不惜投降越王杨侗(隋皇泰帝),以求进入洛阳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