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逃之夭夭】-《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从举旗造反那一刻起,侯景跟东魏朝廷势不两立了,现在又跟宇文泰摊牌了,所以也只有梁朝可以依靠了。
萧衍老头信佛,佛门以宽大慈悲为怀,所以佛门天子原谅了侯景的反复,决定继续帮助侯景,当然,佛门天子盯着的还是中原大地河南。
萧衍以前雍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进军西魏穣城,虚张声势,目的是要逼迫王思政回师。
王思政任命的代理荆州刺史泉仲遵严据城以待,南荆州刺史郭贤随时准备救援,萧范不敢进逼。
侯景迎接羊鸦仁入悬瓠。
萧衍向全国发出了动员令,以萧渊明为主帅带领十万精兵北上,第一目标东魏徐州首府彭城。
南北战争打响了。
东魏大丞相高澄刚刚挫败了一起针对他的谋反案,主犯侍中荀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及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宗室亲王被诛杀,连大才子温子升也含冤而死。
高澄不动声色的处理了这起政变后。晋阳、邺城、山东、河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该同侯景做一个了断了。于是高澄命叔叔高岳挂帅,杜弼为军司、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救援彭城。
同时命斛律金督彭乐、可朱浑道元等驻军河阳。防止侯景狗急跳墙冒险北上。
要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侯景害怕的人,高欢算一个,慕容绍宗也算一个,毕竟慕容绍宗是侯景行军打仗的启蒙老师。对师傅的本领,侯景太了解了。
高欢临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侯景会不服高澄,所以,他生前一直压制慕容绍宗,为的就是有一天让高澄启用慕容绍宗对付侯景。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慕容绍宗没有辜负高欢的信任。先破梁军,再破侯景,最后逼侯景率步骑八百渡淮水南下。
梁朝豫州刺史羊鸦仁见侯景都吓跑了,自己留下凶多吉少,于是以粮运不济为由弃悬瓠向义阳撤退,其他占据河南地的梁军也跟着跑了,慕容绍宗收复了悬瓠、项城。
如果佛门天子就此打住,梁朝也只是损失了胳膊腿,虽然残疾了。但毕竟还活着。
然而,萧衍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一切源于他收留的侯景。
驻军颍川的王思政见东魏大军打垮梁军赶走侯景,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为东魏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对于守城,他还是有信心的,东军以骑兵为主。攻城不是他们的长项,颍川创造一个玉壁奇迹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王思政很清楚颖州的弱点,颖州地势低。不像玉壁那样地势险要,如果东人采用水攻,那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些骄横野蛮的代人怎么会懂水战?
不管这么多了,还是积极备战吧。
王思政的情况比较复杂,作为孝武帝元修的好友,一门心思要帮助元修亲政,因此与高欢产生了矛盾,成为高欢眼中要清除的君侧之一,两人不可避免成为对立面。元修同高欢翻脸后,他劝元修出走关西依靠宇文泰的势力对抗高欢,谁想元修到长安后却被宇文泰杀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思政的地位很尴尬,他不想为元修殉葬,又没有能力为元修讨公道,也不可能回到东魏,但元修虽死,大魏朝还在,所以继续效忠西魏不存在改换门庭,气节上没有亏,他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对孝武帝忠心,还不如说是对国家忠心,当然要想继续混下去就要博取宇文泰的信任,他做到了,宇文泰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去做。事实上,从他与宇文泰的约定,陆攻一年,水攻一周,他还是清楚自己的弱点的,不过,他还是要赌敌人想不到用水攻。他没有算到的是,宇文泰竟然长时间不派救兵,他赌输了。
公元546年4城内月,高岳进军长社,王思政领导的颍川保卫战开始了。
王思政手下有士卒八千,高岳、慕容绍宗步骑十万,看起来似乎是一场结果没有悬念的较量,但王思政似乎并没有把高岳放在眼里。
徒弟韦孝宽的玉壁保卫战已经成为经典,这回该看师傅的了。
高岳大军来到长社城下,奇怪的是,长社城宛如一座死城,一点动静也没有,城头上甚至看不到守军的影子,难道西军见我军势大吓破了胆,已经弃城而逃了?
东军鼓噪而进,从四面架云梯入城。
然而,诡异的事发生了,突然鼓声大作,城上陡然出现大批西魏士兵,与此同时城门竟然大开,一队骁勇的黑衣战士,催马舞槊直冲东魏中军所在。
高岳没有想到,他的将士们更没有想到,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城中守军还有胆子主动发动进攻,在西军战士的突击下,东军登时乱了阵脚,前边的人往后退,后边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往前走,相互践踏,乱作一团。
坐镇城头观战的王思政见突击队一击成功,敌人已经陷入混乱,当即率步骑三千出城截击。高岳根本无法组织抵抗,东军竟然全线溃败。后退数里。
王思政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教训,所以一击成功便立即退回城里。毕竟。三千对十万不是闹着玩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