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文治武功】-《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这也体现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区别,虽然唐太宗拓疆不及隋炀帝,但其在政策上的智慧胜出一筹。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差距隋炀帝之所以没能成为受世人景仰的圣君,要从唐太宗最为后人推崇的知人善用、纳谏如流说起。

    正因为唐太宗的善于纳谏,他的身边才有大批谏臣、能臣涌现,这也体现了唐太宗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放宽言路,利于进取。

    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却多是嫉贤妒能的故事。其实,隋朝历经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开明统治之后,能人志士很多,但是隋炀帝对朝中贤臣心怀忌惮,只是一味严防位高大臣的膨胀。

    他认为朝中谏臣只是想通过进谏博取政治名声,对其极为反感,稍有不顺就会以各种借口将其治罪。言路的堵塞让皇帝难以准确了解下情,使其种种举措都建立在不适当的民情、民力之上,因此招致民怨沸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难以承受的国力之伤隋炀帝只是隋朝第二代皇帝,虽然经历上一**皇之治的盛世,但是这个刚刚结束几百年大分裂的王朝,还太年轻,虽然隋朝的国库已够丰盈,但是这个王朝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人力、物力、军力、人心向背上的积累还远远不够。

    隋炀帝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期战争对社会带来的破坏力和民众的承受力,就像一个无知的“富二代”一样,仰仗着上一辈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从一登基就肆无忌惮地进行无休止的战争。

    的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来,大隋的江山越来越广阔,但是大隋短暂积累的国力,却难以承受战争之重。

    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隋的子民陷入难以想象的贫困与无比沉重的徭役深渊,动乱的星火随时可燃,而高高在上的隋炀帝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站到了火山的顶端。

    随着不堪其苦的百姓揭竿而起,这个还没形成深厚底蕴的年轻王朝,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些经过几代累积的王朝那样,经历几次危机还能残喘,而是很快就失去了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

    随着隋炀帝被部下逼死,大隋就二世而终,而逼死隋炀帝的正是从前朝刚转化过来不久的贵族势力。反观唐太宗,同为第二代皇帝,却深刻反思了隋朝短暂而亡的历史教训,领悟到君民的鱼水关系,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隋末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在他执政时期,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为日后大唐到达“开元盛世”的顶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局无关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常常被后代史家拿其个人品性说事。隋炀帝的个人品格的确一直为后人所不齿,不管他弑父登基的宫廷传闻是真是假,他总是洗脱不了沾血的嫌疑,再加上其**父亲嫔妃的艳闻,以及其奢靡**的性格,就让后人毫不犹豫地给他的品行下了定论,就是道德沦丧,毫无廉耻可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