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市场化-《网游之无商不尖》


    第(2/3)页

      当然您可能觉得我这只是一个比方,体育市场总容量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说非得要1000家公司那么多、又怎么可能说一家公司只调动10万人,您可能会觉得说国内做体育类商品里不是有很多都是年销几十上百亿的巨头公司……

      但实际上,我这不是比方。

      这么说吧,这些大公司……对体育事业贡献很大、但对全民健身事业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您二位可以这么理解,那些大企业很多都是在‘体育经济’还不是那么深入人心的时候率先出来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么大,是因为那个时候市场没有多少竞争可言。

      消费者找遍了所有商场都只有那么几家厂商卖球鞋、卖球拍、卖山地车,可供选择的品牌很少,根本没有销路上的压力。

      就是在这种没有敌人的环境下,那些大品牌借着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东风而逐渐做出了品牌效应,等到其他厂商准备跟进的时候很多老百姓基本上已经认准了它们这几个牌子。

      那我刚才说的那种宣传模式就不成立了,人家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功夫来做这个事情。

      但所幸,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真正的饱和。

      既有的体育运动品牌……或者说厂商啊,绝大多数的销售渠道都是自上而下逐渐铺开的,这话什么意思呢?

      越是经济水平高的大城市,里面老百姓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自觉性就越强烈。

      上面觉得体育是保证战时备用兵员身体素质的一个渠道,但在寻常老百姓眼里,打球不就是个人爱好吗?

      如果说连饭都吃不饱,那谁还有空闲讲‘爱好’?

      我一大早6点起床赶地铁挤公交花2个小时从家里跑到公司,上一天班下来,经历了期间那么多的麻烦事、完成了那么累的任务、忍了老板那么多的骂、受了客户那么多白眼,然后再花同样2个小时回家,饥肠辘辘、贫困交加,我有那时间学有钱人那样早上慢跑、晚上打球?

      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哪怕再爱体育的人到最后也一样会变成一个手机控、电脑控。

      大城市真的,健身馆、体育场这些东西比比皆是,可换到了小县城呢?专业体育场基本没有,篮球架子这种东西基本上也只能在学校和机关单位看见、并且不管是设备还是环境都非常的简陋,至于健身馆那就更别不用提了,开了也基本上做不到半年直接倒闭。

      我也是小县城出来的,这事儿深有体会,我孩子小时候喜欢足球,当时特崇拜一球队,成天揪着我不放吵着闹着让我给他买一件那队的球衣,可当时我翻遍了整个县城愣是没找着任何一家卖球衣的店,还是后来有一回我出差去了回省城,当时一看,嘿,坐公交车上一路看见了至少20家店都是卖球衣的,进去一看,琳琅满目,什么球队、哪个球星的都有,当时光听名字都听得我犯晕。

      这事情确实这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城市的人的那种意识已经培养出来了,你不需要跟他们苦口婆心他们自己就会去健身,可小地方是你即使想去健身都没那条件。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那些已经打出品牌效应的体育用品厂商,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铺开的运营渠道,开新专卖店的时候肯定是优先选在大城市,小县城的话……开会开,但不会太上心,就那点儿消费力人家厂商基本上都只赚吆喝、指望这些小地方的孩子们长大了出息了去大城市读书工作了之后还能记得自己的牌子就行了。

      如果单纯是要做体育产业,直接用这种自上而下的运营模式,全力攻大城市市场、放三线四线市场、优先做品牌、稳高端客户群,可以,并且这也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但如果是要做‘全民健身’的事业,那就必须得反过来从下至上做了。

      ‘全民’健身‘全民’健身,什么叫‘全民’啊?

      大城市再大,加起来能有多少人口?两亿、三亿、四亿?

      小地方加起来有多少人口?

      总人口一减,好,十亿起步。

      要真打到危急存亡的关头,您觉得是从这4亿人里征兵还是指望从全国14亿人里征兵靠谱?

      只抓这4亿人的身体素质,然后放着另外一边10亿人不管由着他们成天抽烟喝酒打麻将?

      那肯定不行的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