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一堂物理课-《晚唐逆流》
第(2/3)页
“我哋个咣当来!那我可不敢看了。”刘知俊翻了翻眼睛,把帛书递了回来。
“瞧你这点出息。”赵东阳一把接过帛书,当众打开。他看了看在场的几个人,压低声音说道:“你们四个,都是我的亲信之人。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瞒你们。既然你们有疑问,我就借这个机会,让你们心里有数。”
赵东阳将帛书摊在几人面前,指着上面说道:“有些秘密,一旦说破,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我先问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马槊为何弯而不折?”
李思安抢先道:“韧性好。”
“为什么韧性好?”
李思安刚要开口,却被王析抢白:“第一,柘木本身就是韧性非常好的木料。其次,还浸过油了。”
赵东阳点了点头:“没错。马槊的韧性是通过浸油获得的。那它为什么又十分坚固,不会轻易折断呢?”
这回王析没有答上来。李思安想了一会,说道:“是不是因为经过了晾晒?就好像稻草,青油油的时候,一折就断了。但如果晾干了,就扯也扯不断。”
“没错!”赵东阳觉得手下人还是蛮聪明的。古代人虽然理解不了“水分”、“含水量”之类的概念,但是对物体的朴素性质,还是有一定认识。“我下面的话,很重要,但是我只说一遍,你们能听懂多少算多少。”
几个人点了点头,全都全神贯注的听着。
“世间的万事万物,比如水,比如油,虽然看上去是整体。但实际上,都是由非常非常细小的颗粒组成的。这种颗粒,为了表述方便,有人就给起名叫做分子。当然了,这不过是一个叫法而已,也可以叫做别的什么,比如‘元子’或者‘无极’都行。其实就是物体最小的单位,就好比沙粒组成了沙漠,水分子就组成了水,油分子组成了油。”
他停顿了一会,给众人一个消化的时间。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给人上物理课。
赵东阳操起一杆马槊,说道:“刚砍伐的柘条中,就充满了水分子。而晾晒,就是为了……”
“就是把水晾干嘛。跟晾衣服是一个道理。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让你说得玄玄乎乎的,又是元气又是无极的……你跟道士学的?”参军王析吐槽道。
“呃……我说得是有一点啰嗦。晾晒柘条,就是为了把柘条的水分晾干。而浸油,则是为了让油分子充分的融入到柘条中去,取代水分子的位置。而这两个过程,是最耗费时间的。这也就是马槊制作时间特别长的原因。”
“那咱们的制作时间是怎样缩短的?”刘知俊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告诉你们这个秘密之前,我先问个问题。一盆水,放在屋里一年,会怎么样?”
“干了。”王析回答得干脆利落。
“没错。如果我想让水快点干,应该如何做?”
“把水盆端到外面去,放在太阳底下晒。”刘知俊答道。
赵东阳摇了摇头:“还是不够快。我想要水在一个时辰之内就干掉。”
“把盆放在火上烧。”一直没有说话的裴继祖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旁边的李思安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他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知道赵东阳打造马槊方法的人。
刘知俊好像也开窍了,抢着说道:“难道将军的办法,就是把柘条放在火上烧?”
“胡扯。那还不烧着了?”赵东阳笑着说:“通过水盆的例子,你们应该都能明白,提高温度可以……”赵东阳顿了一下:“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
四个人一齐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