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田埂上的蒸饼-《晚唐逆流》


    第(2/3)页

    这让王处存很烦恼,他心里有数,那伙子沙陀人,怎么可能听他的?虽是亲家,不过是政治联姻而已。实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这封信该怎么写呢?写重了恐对自己不利,写轻了朝廷又不会满意,真是左右为难。烦恼之际,军务也就耽搁了。

    赵东阳于是终于享受了几天安生日子。

    因之前的献策之功,他受到朱温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左营指挥使,与胡真、庞师古、丁会并列为前、后、左、右四营指挥。地位仅次于副将朱珍。

    朱温不但没追究他放走褚良之罪,反倒称赞了他的忠诚。作为奖励,又拨了五百骑兵给他,马军校尉郭言也调入他的麾下,作为他的副将。这样,赵东阳手下竟然有了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军。

    当初在张寻手下时,赵东阳最多只带过三百骑兵。如今忽然成为统领千人的大将,让他非常的兴奋。他更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搭上“时代之子”朱温的顺风车,自己也将平步青云,少走很多弯路。

    黄巢终于对北线的战事失去了耐心。还有两天就要中秋,黄巢却将大齐政权的二号人物,四相之首的尚让,派到了北线战场。协助尚让的,是大齐尚书左仆射兼观军容使孟楷。这两个大人物一到,原本是北线总指挥的朱温,立马变成了第三把手。只能扮演给尚让打下手的角色了。

    中和元年中秋,12000生力军抵达战场。长安北线的战场态势立即逆转。齐军总兵力达到了17000人。而三支唐军加在一起,也不过14000人。

    依照尚让的部署,他将亲率7000主力,正面攻击高陵城的党项军。孟楷率领5000人位于左翼,牵制王处存的易定军。朱温的任务,就是尽量拖住驻守在东渭桥的鄜延军,阻止这支唐军与高陵的主力汇合。朱温领命之后,极不情愿的拔营启程,向东渭桥北的鄜延军背后穿插过去。

    朱温之所以不情愿,是因为这明显是一个充当“诱饵”的任务。尚让的部署虽然是主力居中,孟楷和朱温分居左右。但左路和中路其实都是做做样子的“佯攻”,唯有朱温所在的右路,才是真打。

    这是尚让的一招“阳谋”。直插鄜延军身后,将迫使唐军做出选择。

    鄜延军如果选择坚守东渭桥,就将陷入朱温和尚让的包围之中。外又有孟楷“打援”,高陵的唐军救与不救,都是两难。

    而鄜延军如果选择向北撤退与高陵唐军汇合,就要放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沿河防线。临阵移师又是兵家大忌,转移之中很难不露出破绽。

    若鄜延军不动,高陵唐军出兵攻击朱温,就更是中了尚让的下怀。但尚让分析这种可能性极小,唐军不可能放弃坚城的地利,与人数占优的齐军野战。

    也就是说,只要朱温顺利插到鄜延军身后,那么无论唐军出什么招,都已经落了下风。被称为“大齐第一智将”的尚让,出手果然不凡。

    然而朱温却不这么看。他置于“暴风眼”的中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鄜延军和党项军的两面夹击。依照他对拓跋思恭的了解,这个党项蛮真的很有可能选择主动弃了高陵,来寻他决战。最后即便尚让的计划奏效,取得了胜利,朱温本部也要打残了。

    所以无论多好的计划,都要让对的人去执行。

    朱温思前想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在他磨蹭了一天,给全军过了一个酣畅的中秋节之后,将打先锋的任务,交给了左营指挥使赵东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