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穿越史上的奇葩-《晚唐逆流》
第(2/3)页
张寻奇怪的看着李暮,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忧国忧民了?
“你看我干嘛?其实皇帝姓李姓黄还是姓朱我根本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后面历史如果全变了,咱们还怎么开金手指啊??”
李暮一句惊醒梦中人。张寻他们三个平凡的年轻人,凭借什么叱咤晚唐呢?不就是靠着对历史走向的了如指掌吗?如果自废武功,扰乱了历史,他们与普通人何异?很多方面甚至还比不上原装的唐朝人呢!
张寻终于想通了,身为穿越者,他必须要帮杨复光。他不仅要保护杨复光的性命,还要努力促成杨复光劝降周岌,促成周岌借兵,甚至还要帮助杨复光收复邓州!只有这样做,自己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人家穿越都是为了改变历史,张寻可倒好,竟然是为了保持历史不被改变。他也算是穿越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了。
张寻将决定告诉了杨复光,老宦官非常感动,多次言语暗示,邓州刺史的许诺一定会兑现。
既然决定了,就要立即开始行动,临行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给士兵们分田地,好让士兵安心的出征。
县令史谦经过一段时间筹备,终于将向城周边的无主荒地全都登记在册,加上张寻他们当初在裴家寨周边四镇开垦的田地,总共有良田三万亩。
每个士兵分多少亩田地,也要费些心思。唐初均田制规定,每个男丁授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总共100亩。这个规模张寻是分不起的。实际上贞观年间,在土地促狭人口密集的地区,一丁受田只有三十亩。有的地区还不到三十亩。而且80亩的口分田,在人死之后还要归还给国家,只有20亩永业田是可以传家的。
于是史谦提出一个方案,给每个士兵分田20亩,伙长30亩,队正50亩,都头100亩。这些全都是永业田,不但人死不收回,士兵在作战中伤残、退役也不收回,且税收还将减半。但若当了逃兵、降兵,就会将田地收回。在税收方面,耕种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半税,每亩纳粟1斗。第三年开始纳粟两斗,永不再变。
张寻批准了这个方案。只是将“逃兵、降兵田地收回”这一条做了一点修改,改成了,“临阵脱逃者田产立即收回;因绝境无援而降敌者,田地暂由家属保留一年,一年后未逃回者没收田产”。张寻毕竟心软,他不想用田地要挟手下的士兵赴死。他想给他们在绝境中投降的权利。
实际上,史谦干得真不错。特别是关于“伤残、退役士兵税收减半”,“逃兵田地收回”这两条,实在干得漂亮。这就将士兵们牢牢地绑在了张寻集团的战车上,成为牢不可破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不论这些人跟随张寻打到哪里,他们都是有根的兵,他们不会像那些没有归属感的兵油子一样,朝秦暮楚。
好政策就要马上落实,才几天时间,就用抽签的方式为所有军士分了田地。一千余人,总共分下去两万三千亩。虽然大部分荒地今年不会有什么收成,分到了田地的军士们还是异常兴奋。唐末均田制崩溃,土地兼并严重,据史谦统计,全县平均每户仅有耕田不足十亩。这次分田,连小兵都能分到20亩,是普通农户的两倍,所以人人知足。
很多汝州兵还记得张寻当初的誓言:有家室的,让你衣锦还乡。没家室的,让你娶妻生子。如今分了田,士兵们人人称赞总都头说话算话。没家室的确实有能力娶老婆了。而那些有家人在汝州的,也都纷纷托人捎去家书,让家里人搬来居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