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四贵之一-《晚唐逆流》


    第(2/3)页

    原来白担心了一场,杨宦官一行六百多人,全都好端端的呢,只是走得极为缓慢。

    张寻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比我早行一日,竟然才走出40里,这是逃命呢?还是出城踏青呢?如果快些走,是不我们向城军也能少走些路程?张寻心疼这些昨日倍道兼行,早上起大早赶路的手下,甚至有给杨宦官几个大耳刮子的冲动。

    他当即下令停止行军,不往前走了,就在原地等杨复光。庞从有些不快,告罪一声,匹马去迎。张寻也不阻拦。

    不一会,前方缓缓而来一行人马。大概马步军各半,随行还有大量载满财货的牛车,估计是从邓州一路收刮来的。虞候吴铁盐谨慎的问:“团练使是否前迎几步?”

    “不用,就在这等。”

    吴铁盐不再言语。但他觉得浑身不自在。杨复光是个多大的官,穿越来的几位可能没什么体会,吴铁盐这种体制内的官吏可是清楚得很。

    大宦官杨复光是什么职务?大唐宫中内侍出身,官拜枢密使,阵前授京西南面行营都监,兼忠武军监军。这么一长串头衔,含金量最足的就是“枢密使”。千万别小看这三个字,枢密使是什么官?在唐朝官场有“四贵”之称。四贵,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四位宦官,分别是左、右神策军中尉,和左、右枢密使,加起来正好是四个人。

    神策军中尉,是皇帝身边禁军的统领,掌握全天下最重要的军权。枢密使,是皇帝身边参与军务的宦官,一切军机要务都是通过枢密使上达天听,下至藩镇,与宰相平级,却与皇帝更为亲近。

    四贵中又有排名,唐代以左为尊,晚唐军权为重,因此四贵的权力排名是,“左神策军中尉”高于“右神策军中尉”高于“左枢密使”高于“右枢密使”。杨复光此时是右枢密使,虽然是四贵之末,但也是官居二品的大员,天底下排名第四的权阉,在吴铁盐这个九品小吏看来,简直高不可及了。张寻也不过才六品官,就敢在这里托大,原地等枢密使,连吴铁盐这个从来反感阿谀上官的人都有点扛不住。

    但张寻不管那个。你杨复光官威再大,品级再高,此刻也不过是个手底下只有六百残兵的老宦官。晚唐是个什么年代?是个皇帝老子如果身边没兵,也要受一个手底下有一千兵的都将摆布的年代。一切靠实力说话。张寻目前的实力,足够给杨复光脸色看。

    待那簇人马走近,张寻看得仔细,为首一人骑着一匹五花马,大概四十岁左右,方脸大耳,弯眉细目,天生一张笑面,看起来颇为慈善,让张寻联想起后世一个在电视上专门给动物世界配音的主持人。身材也像,都是略微发福。杨复光身穿紫色官衣,腰间别一金色鱼袋,头戴黑色幞头。若不是没有胡须,外表几乎与普通唐朝官吏无异。与张寻想象中的头戴三山帽的太监形象完全不同。原来三山帽其实是明代宦官的装束,唐时宦官并无特殊装扮。

    待那人催马走到近前,张寻也不说话,只是板着脸看着。他已经做好对方发飙的准备,心想只要杨宦官敢发飙,他就敢甩手走人,可是你求我来的。

    没想到杨复光竟然和声细语的问道:“小将军可是收复向城的张觅仙张团练?”

    张寻也不下马跪拜,只是拱手致意,说:“正是下官。都监让下官好等啊,若是情况不很紧急,何必动劳都监大驾,我们直接去南阳接驾就是了。”

    话里带刺,没想到杨复光听了却不以为意,还是那样笑呵呵的:“哎,别叫都监,这些军职咱家听不习惯,就依宫中的,叫咱家内侍就行。日后熟了,像宫中那些小兔崽子那样,叫咱家杨老奴也并无不可!呵呵呵!”

    果然越是位高之人,情商越高。这老宦官矮檐之下还真低得下去头,竟然如此自嘲。张寻有些服气。可这时杨复光身边一个年轻的将校不高兴了,忽然催马上前,持马槊直指张寻,喝道:“好个不知礼数的村野匹夫!在杨公面前还不下马跪拜,说话阴阳怪气,当心我一槊戳死你!”

    张寻立即拨马退了几步。一杆马槊四米多长,对面那小将一催马真能戳到他。贺齐和宋蛮同时挺枪上前,将小将的马槊架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