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崆峒山根据地(上)-《征伐四海》
第(2/3)页
“就具体的地理位置而言,就目前的整个大环境而言,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我个人认为它的军事用途不大,更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恩...元帅,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杨麟赞许的点点头,边示意霍雄坐下的,边说道:“霍团长你说的不错,将整个崆峒山大的格局说的很明白,目前的情形,分析的也不错。”
接着,杨麟转头看向张三,问道:“张三,你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难道没有什么要说的吗?不进行补充一下?”
张三看到杨麟投过来的热切目光,知道元帅想要自己说些什么,并不是在客套,只是略微沉吟,稍作迟疑,随后徐徐说道:“元帅,在整个江西大体轮廓上,我没有霍团长那么明白。但是,我知道一点。”
“那就是赣州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粮食的产量并不行。对于清廷而言,这里就是一个瘴气弥漫、民风还未完全开化的地方。因此,这里常常是朝廷流放或贬谪人员的地方,从未引起过真正重视。”
“尽管如此,可是这里的民风彪悍,游勇斗狠,常常是朝廷征兵的选地。而且,这里的铁矿密布,经常能发现一些矿藏量大的铁矿,因此也是清廷的铁矿集聚地。”
杨麟见两人将崆峒山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已经说得七七八八,没有必要再藏着压着,进行摸底,就开始直说主题,将自己所知也讲了出来。
“你们两个说得都不错,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虽然崆峒山地处偏南,被认为是蛮夷之地,不被重视。恰恰如此,同时也是清廷鞭长莫及之处,被忽略的地带。如果这里出了什么事情,清廷根本就无法有效应对。没有一个月,这里的消息,根本传不到紫禁城,那个端坐于庙堂之上的鞑子皇帝。”
“而且,就算这里真的出现****,没有个几个月,清廷根本就无法集结大规模的部队,有效应对。比如西北面川陕楚的白莲教起义,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清廷有什么应对。”
此刻,霍雄和张三心里一震,心道,元帅这是要干什么?言词之中,充满叛逆之意,充满离经叛道之言,难道元帅这是要起义造反不成?
杨麟似乎察觉到两人心中所想,不稳定的气息,接着像是在解释,又像在喃喃自语,和自己说话。
“我想你们也知道,现在的清廷**无能,贪官肆虐,八旗子弟横行。可是,我不管这些,也管不着,我只在乎我的亲人、朋友,不想让他们处于危险境地。如果他们一旦有难,我必须有能力救他们,就是清廷也不能阻拦,佛挡杀佛,神挡斩神。”
“因此,我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有足够的势力,时刻准备着,进行未雨绸缪,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