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四章 田横山-《宰执大宋》
第(2/3)页
秦末时,齐国田氏宗室的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故齐之地为王。后来,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自杀。
在田横山踞守的齐军最后五百壮士,闻知田横死讯后,一起高唱葬歌,歌罢相继自尽尽忠。因为田横及其五百壮士的威武不屈,气高节烈,惊天地动泣鬼神的壮举,后人因之命此山为田横山。
这田横五百壮士也是汉民族威武不屈和忠义气节的写照。
司马迁的《史记》中写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圣,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班固的《汉书》中写道::“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楚、汉之际,豪桀相王,唯魏豹、韩信、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然皆及身而绝。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
钟浩每每读史读到此处之时,也是立即心声凛然的气节。
田横及五百义士宁死不屈的精神,也不断受到后人的推崇,尤其是战乱之时或民族危亡的关心,更成为激励人们坚决抵抗的榜样。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费时两年绘出《田横五百壮士图》巨画,以此鼓舞国人坚持抗战。]?
不过这金至向之所以对田横山感兴趣,是因为这田横五百壮士在他们高丽也有很多传说。
据金至向说,在高丽的关于这田横五百壮士的传说中,是说这田横五百壮士并没有全部自刎,而乘船东渡到了当时的箕子朝鲜。
几年后,追随燕王卢绾造了汉高祖的反的燕人卫满,在兵败后,带一千多人逃入箕子朝鲜时,就是在这五百名齐国壮士的帮助下,推翻了箕子朝鲜,而建立了卫满朝鲜。
这卫满朝鲜一直和汉朝战争不断,就是因为这五百壮士一直想借助朝鲜的力量为田横复仇。这田横五百壮士后来都在朝鲜落地生根,成为现在高丽人的祖先之一。
这卫满朝鲜以小小一国,却抵抗了汉朝八十余年,直到汉朝国力最强大时的汉武帝时期,才被汉朝灭亡。
这这卫满朝鲜以小小一国,却抵抗了强大无比的汉朝八十余年,考得就是这田横五百壮士传承下来勇气和气节。这田横五百壮士,也是朝鲜半岛历代王朝的百姓很是推崇的。
钟浩听了金至向的话,不由的很是无语,原来棒1子国喜欢认别人祖宗的毛病,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
其实钟浩倒是知道,金至向倒不是胡说,因为到了后世,确实棒1子国也有这个说法。说这田横五百壮士东渡到了朝鲜,并继续抵抗和汉高祖刘邦对抗。
其实到了后世,不但金至向所说的这田横五百壮士去了朝鲜这一个说法,在倭国也有传说,说是田横山五百壮士乘船横越大海到了倭国。而且这种说法在倭国还非常盛行。倭国人认为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来源于田横五百壮士。?
不过钟浩听了这些说法,却只能苦笑不已。这田横五百壮士之所以被推崇为是汉民族威武不屈和忠义气节的写照,正是因为他们五百壮士集体不屈自刎才体现出来的。若是,没有自刎,而是东渡到了朝鲜或是倭国,这份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忠义气节,便被削弱了许多。这朝鲜和倭国也是挺让人无语了,这五百壮士若是东渡逃走了,又有什么值得他们推崇的呢。
试想,那他们既然没有不屈自刎,就算这田横五百壮士真的逃到了倭国,,又哪里还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忠义气节,又怎么能发展出武士道精神?!
对于这棒1子和倭人无聊的乱认祖宗的做法,钟浩只能摇摇头表示苦笑。
好在金至向也是颇知分寸的,见他说了那田横五百壮士没有自刎,而是东渡到了当时箕子朝鲜时,钟浩的脸上有些很是无语,当下也没有再多说。
金至向觉得自己两手空空,到了东京跟大宋朝廷打交道时,还是颇多让钟浩帮忙之处,再说他跟钟浩也确实挺投机的,虽然他认为那田横五百壮士确实是东渡到了他们朝鲜半岛,但是见了钟浩那无语的表情,也不好和他掰扯。
当下金至向很识趣的没有多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