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拜访知州文彦博-《宰执大宋》
第(2/3)页
据说幼年的文彦博,聪明过人。在一次和小伙伴们玩儿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球掉进树洞里。小伙伴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球拿出来。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聪明的文彦博想了一个办法,让大家用装水的工具往树洞里倒,球在水的浮力下,很快浮了上来。
这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是告诉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
而且“文彦博树洞取球”的这故事,在后世流传的不比“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少,都是说这大宋的两位神童小时候的聪明故事。
钟浩在很小的时候,看小人书就知道这位文彦博文相公了!
而等钟浩作为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专员后,对看过文彦博的一些资料后,对他的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文相公太能活了,足足活到九十二岁高龄。这大概在历史上那些有传记的宰执名臣中,应该算是最高龄的了。反正钟浩印象中,实在没有什么名人能有他高寿。
当然,历史上有传记的人物,倒是确实有一个,不过不是什么宰执名臣,而是“药王”孙思邈。这位药王在欧阳修主持的编修的《新唐书》中有自己的传记《孙思邈传》!
这位药王据说活了一百多岁,只有到底多少岁,却是众说纷纭。有典籍上记载是一百零二岁的,有的却说是一百二十多岁,还有说是一百四十多岁。
钟浩去拜访欧阳修时,还曾听他聊起此事。据欧阳修说他主持的《新唐书·孙思邈传》中记载的是:“永淳初,卒,年百余岁。”因为没有考证出其真实的年龄,所以并没有写出确切享龄多少!
反正不管哪种说法,这药王孙思邈的寿龄应该在百岁以上,比文彦博的寿龄应该长些。当然,这位药王本身精通医术,又熟习道家养生之术,所以得享遐龄倒是不足为怪。
这为文相公以后也是位高权重的一个人物。这也难怪,这位文相公前些年已经做到参知政事这样的执政位置,已经是位列相公的人物了,而如今他只不过四十几岁。四十岁便做到执政,又活到九十多岁,就是只是熬资历,那这五十年下来,也是无人能及的。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到了最后已是升无可升了。于是只能以“平章军国重事”这样的位在宰相之上的官位授予他。
当然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只是一种朝廷的最高荣誉职位,基本不参与决策朝廷的军国重事。在大宋,讲究分权平衡的时代,自然不可能出现这种政权、军权一把抓的权臣。
文彦博是也是大宋第一个任此职位的官员。宋室南迁后,南宋曾先后与金朝、蒙古军队长期作战。军事领域事务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南宋中央政府的核心事务之一。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此职也由荣誉职位逐渐演变为权倾朝野的中央政府最高实职。“平章军国重事”倒是成为政权、军权一把抓的权臣的得享的职位。
到了南宋宁宗时期,韩琦的曾孙韩侂胄成为第一个任平章军国事,他不用平章军国重事称号,是因为若加上“重”字则权力受限制,即只能过问重事。而去掉“重”字,则便可以随意过问军政之事;大宋宰相又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军国重事”这个职位,也其实叫“同平章军国重事”。但是韩侂胄,坚决将这个“同”字也去掉,因为若用“同”字,则权力不专。
所以韩侂胄这第一个任平章军国事、有实权的权臣,当真是“所预者广”,“所任者专”,独擅朝政。
到了理宗、度宗时,权臣贾似道也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窃位日久,恩宠日隆,位在丞相之上。
于是,平章军国重事便独揽军、政大权,出现了军政合一的定制,而宰相则屈居于副职的地位。
呃,当然这是后话。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跟现在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不过钟浩却知道一件不算后话的事情,那就是这位文相公将在至和年间,也就是一两年之后,和自己岳父富弼一同拜相。而且好像因为自己岳父的谦让,文彦博虽然资历比自己岳父稍浅,但是却得拜首相昭文相,自己岳父则是集贤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