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 高丽国的那些事儿-《宰执大宋》


    第(2/3)页

    而作为回报,大宋曾一度支持高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

    说起来,这件事在后来还成为一桩公案,那就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都曾一直主张原高句丽之地,也就是东北辽东地区,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的领土。

    其实如今的王氏高丽是继承自后高句丽,但是这后高句丽其实跟高句丽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国家,跟高句丽并无直接关系。

    高句丽是一个在汉朝时,便已经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老国家!隋炀帝时,曾三次派大军征伐的,便是这个国家。隋朝的灭亡,也跟三征高句丽很有关系。不过在唐高宗时期,大唐联合了新罗将高句丽灭掉了,其鸭绿江以北的土地也纳入大唐新设立的安东都护府的统治之下。新罗当时对于只占有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土地虽有异议,但是最终在和唐朝经过了几次较量后,最终也同意了这个瓜分协议,以后未曾对原高句丽在的东北的土地提出要求。

    王氏高丽建立之时,其实便存了对高句丽的领土企图,是以才起了高丽这个国号。但实际上高丽出自后高句丽,而后高句丽跟高句丽并无直接联系,实际上高丽其实只是新罗的继承者,根本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是以根本没有继承高句丽其东北领土的合理依据。

    高丽虽然兴起于新罗之地,但其并不以继承新罗之地为满足,还想继承原高句丽之地,一直主张鸭绿江以北地区原高句丽之地,也应该归属于高丽。高丽对辽国曾屡次提出对辽东之地的领土要求!

    这高句丽之地,在新罗时期早已明确了归属,辽国自然不可能给高丽,于是坚持高丽只能占有新罗之地,而原高句丽之地在唐朝是早就被为渤海国所继承!而辽国灭亡了渤海国,自然,理应从渤海手中接管原来的高句丽之地。

    而等到大宋建立,高丽向大宋纳表称臣,两国关系不错,而与契丹正处在争夺燕云十六州等地的斗争之中,宋朝与契丹可谓仇敌之国。宋人知道,他们不可能像唐朝一样,坚持高句丽“近在提封之内”,因为原高句丽之地大部分早已为契丹所有,他们不但无法占有原高句丽之地,甚至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等地都收不回来,因此,他们不会再去无聊声称原高句丽之地应该由宋朝来继承。

    既然宋朝不可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那么,宋人应该支持谁来继承高句丽呢?毫无疑问,如果宋人承认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只会壮大契丹的力量,对正在与契丹进行斗争的宋朝来说,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承认高丽继承高句丽之地,那样的话,既可以加深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取得高丽的支持,又可以通过高丽可能为此动的战争来削弱契丹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大宋建国之初,在和高丽关系不错的时候,确实积极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

    这也成为日后高丽及其继承者朝鲜,主张高句丽领土是他们的理论依据之一。

    日后到了大明时,高丽的继承者朝鲜曾依照大宋承认和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向大明提出过领土要求!

    大宋确实出于战略考虑,确实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但是随着大宋和高丽关系的破裂,对此事又变得模棱两可,成为其和高丽关系讨价还价的重要砝码。这也成为一桩公案。

    随后在和高丽的交往中,这事儿也屡次被大宋和高丽拿来讨论。

    ………………

    高丽是高句丽的是不是继承者的,这事儿且不论,但是高丽这个国家也是善变而短视的!因为没过多久,大宋和高丽的关系便破裂了。

    大宋太宗皇帝雍熙北伐时,宋朝遣使请求高丽出兵联合进攻契丹,以为策应,共同对付辽国。

    但是在辽圣宗主动派遣使者赴高丽请和,并答应高丽的部分领土要求,让高丽国王拒绝了大宋的要求。

    辽国打退了大宋的雍熙北伐后,便开始着手对付高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