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开考-《宰执大宋》
第(3/3)页
…………
?钟浩睡着的早,这一觉睡得还不错,
是少数几个没受影响的之一。
昨日好一通忙活,着实有些累了,等他醒过来,揉揉眼清醒过来,看到外面已是天光大亮!
再看考场中,已经有一半人起来答卷了,还有一半终于睡着了的,此刻好梦正香呢。这一夜的呼噜声让这些大都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的锁厅试考生,受尽折磨。
钟浩出去上了个茅厕,顺手洗了把脸,又吃了几块点心,又让冲了一杯小桃给他准备的粥糊喝了,这才神清气爽的回到考场,开始了一天的答题。
昨天的监考官和那四个军汉,今日已经换了人了。显然他们是倒班的,不然白天黑夜连轴监考,他们可受不了。
当钟浩拿出“帖经”题准备开始做题时,那监考官眼见天色已经大亮,便让那四个军汉把那些还在沉睡的考生一一喊醒。
?钟浩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决定先把《论语》十帖作完。所谓‘帖’,全称为‘帖经’,即默写《论语》中的段落。其实就相当于填空题,这考题纸上会有上文和下文,中间留白。这考生做题时,把这留白处填上应该填的《论语》中的段落便行了。
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先要审查的,如果考生连《论语》都背不过,平日下过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后面自然也就连看都不需要看……
钟浩其实脑子还算挺聪明的,起码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这一个多月来,这《论语》他还是背的差不多的。
而且他运气也不错,这十大《论语》帖经题,他竟然都都答上来。
等他把“帖经题”做完,接着做“墨义题”。
所谓“墨义”,便是笔答经义,也是一共十道题。这个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也不算难,只需要牢记《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注疏》和《礼记注疏》即可。做墨义题时,把这考题对应的《春秋注疏》和《礼记注疏》中的答案默写出来便是。
大宋如今的儒学出于变革期,各种儒学派别很多,还未有一种学派完全占据正统地位。后来占据儒学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此时才刚刚萌芽,远未兴起。
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颢、程颐兄弟如今还在家读书,要到下一科,也就是嘉祐二年那一科,这二程才会中进士出仕,其思想还远未成型。
也正因为如今各种儒学流派纷呈,这《十三经注疏》如今被很多不同学派的学者们批得体无完肤,但是在大宋如今的科举考试中,还是将其作为标准答案!
不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墨义卷子就没法批了。
这《春秋注疏》和《礼记注疏》背诵起来,比那《论语》又有些难度,钟浩其实大部分只是熟读了几遍,有些印象,想要一字不差的照本宣科的背下来,是万万办不到的。
因此这墨义题钟浩只是大体凭着记忆中的印象做得,只能保证意思差不多的,但是不能保证一字不差、照本宣科。
好在这墨义题评判,还是稍有余地的。
阅卷官对这帖经和墨义,其实看得没有那么重。?虽然大家都认为这些东西是一个士子必会的,但是其实偶尔有些疏漏答错,只要后面的诗赋策论做得好,还是可以中式的。
当然,说是不太看重,但考生也不能实在差得太离谱,这帖经十道题中差个一两道还可以,你要是大部分是错的,哪个阅卷官也不可能给你网开一面。同样这墨义题,你意思差不多还行,你要是解释的意思南辕北辙,同样没有希望让阅卷官,放你过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