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章 朝廷中枢的决策-《宰执大宋》


    第(2/3)页

    不过几人都不愿意先开口。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这种“主和”的意见最是不讨好。一个不慎,就会被朝堂上那些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清流官员骂得狗血喷头,自是每人愿意开这个口。

    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有人吭声,庞籍没法了,他是相,既然没有人想做出头鸟,他只好把话说出来。谁让他是相呢,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啊。

    当下庞籍只好硬着头皮出来向赵祯行礼回道:“回禀官家。岭南之乱,本是起自误解。据闻:那侬贼原本一心内附,数度上表恳请册封,要求也是一降再降。到最后,不过求一小小知州尔。然而他的内附降表,却都被原邕州知州陈珙所扣。侬智高自觉受辱,才会提兵去攻打邕州。现在他再次上表请降,官家为苍生计、为社稷念,应该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臣以为,似可接受其降表。”

    “嗯。”待庞籍说完,赵祯点点头道:“诸卿还有什么看法?”

    “臣以为万万不可!”韩琦向前一步大声道:“启禀官家,如果答应那侬智高的条件,那么岭南一地将永远脱离大宋!到那时,不仅丢失两路国土,整个江南财税之地,都会常年面临战乱,大宋根基危矣!”

    “韩相公有些危言耸听了。”庞籍不禁无语,自然这个郁闷,好不容易揣测圣意,把主和的意见抛了出来,碰到韩琦在这裹乱。

    当下庞籍解释道:“封他为节度使,不过是羁縻之策,将来慢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其危害自消。”

    韩琦尖锐的讽刺道:“韩王这方子,是建立在太祖皇帝强大的军威上。如今我们在战场上让人家杀得屁滚尿流,到时候只能把人家当爷爷似的供着!还收其精兵、制其钱谷……怕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一不顺心,就掀桌子干你娘!”

    韩琦久在西北经略,如今由主事枢密院,经常和那些兵头武将打交道,耳濡目染的倒是学了不少那些大头兵们的粗鄙口头禅,只不过在这大宋朝堂中说出来,的确颇为刺耳。他口中的韩王指得是太祖时期的名相赵普。宋太祖赵匡胤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对武将“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令他们安享富贵的政策,便是出自赵普的建言。

    “你……你粗鄙”庞籍为人谦谨,对韩琦的这种兵痞作风还真有些没法适应,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只得无力的不痛不痒的驳他话语粗鄙。

    庞籍其实以前和韩琦、范仲淹等人也是好友。但是“庆历新政”之时,范仲淹为的君子党人和夏竦为的守旧派矛盾激化,庞籍最终选择站在了对他有赏识提拔之恩的夏竦一边。因此韩琦等人对庞籍很是不满,与他说话也很不客气。

    其实庞籍口才倒是一点都不差,但他为人谦和,对韩琦这等彪悍的人,并不愿轻略其锋,无谓撕咬!

    “韩卿家,慎言。”官家赵祯见状只好打圆场道,毕竟相的面子还是要维护一下的。

    “微臣知错。”韩琦嘴上说着,神态却一点不在乎,不过总算给了官家和相一丝面子。

    不过赵祯虽然对让韩琦嘴巴上注意点用语,但是对他的意见却还是赞同的。当下赵祯道:“韩卿家虽然用语稍微有些不妥,但是话还是很中肯的。咱们若是在此岭南军溃败之际,接受侬贼所谓的降表,怕是日后他在岭南将是又一个李元昊啊!就算接受他降表,也要像澶渊之战那样,打胜后在纳降,不然国威不在啊!”

    庞籍一听官家的话,刚才被韩琦气黑的脸,不禁更黑了。汗……会错意了,一向喜欢息事宁人的官家这次怎么转了性了?!自己这揣摩圣意的本事,看来确实离得夏相公太远啊!

    “你们二位意下如何?”赵祯说完,看向是另外两位宰相陈执中和梁适。

    “臣附议韩相公。”陈执中出列沉声道。陈执中本来就是老好人,谁都不喜欢得罪。虽然在侬智高这件事,他心中是偏向庞籍的,觉得能不用再大动干戈,便可以息事宁人,再好不过了。不过官家都已经如此说了,他自然要顺着官家的意思。

    “臣,也附议韩相公。”梁适其实心里的想法,其实和庞籍也是有些一样的,但是如今官家既然主战,他也就顺水推舟的附议了。况且相对于庞籍这样的谦谦君子,他更不愿得罪彪悍的韩琦。

    三比一,官家赵祯沉默半晌,方问道:“诸卿主战,可必胜乎?”

    “只要朝廷选强将、用精兵,则可必胜!”韩琦斩钉截铁道,其实世上哪有必胜?只是韩琦知道这位官家什么都好,就是太求稳,不愿冒一点风险。你若不说把话死了,休想让他下定决心。

    “何为强将,何为精兵?前些日子朝臣们不是说杨畋是国朝第一儒将嘛,这才一战就溃不成军了!”赵祯接着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