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天台山下-《宰执大宋》


    第(3/3)页

      西北现在防御和抵抗西夏袭扰的办法,其实主要还是修筑堡寨,据城坚守的防御方针,毕竟在野战上,大宋这些年被西夏打得有怕了。

      正好静羌寨这几年一直未曾复筑,富弼便把静羌寨的名份给了平西军,让他们择地复筑。

      不要小看一个堡寨,修建一个堡寨耗费的人力物力是相当大,而且西北地贫人少,难以自给,大都要仰仗内地给养。因此,对于修建堡寨,朝廷是很审慎的。

      修建一个新堡寨需要选地规划好之后,再奏请朝廷批准,才可修建,毕竟还要朝廷以后还要给养。而且修建好了以后,要奏报朝廷赐名,可见朝廷对修建堡寨的重视和审慎。

      相对来说,复筑一个堡寨,在朝廷那边争取下来,要容易许多。

      不过,富弼虽然把复筑静羌寨的名份给了钟浩,但很明确的跟他说,人手、物资都没有,要靠钟浩自己解决。

      钟浩对此也很无奈,只给个空头名号,没有实在东西,自己这未来泰山太坑人了吧!

      不过这寨子还是要修的。

      钟浩选址复筑静羌寨的地方,在天台山北的山脚下,虽然在麟州后方,但只是从北边来说的。

      其实,天台山这里离着西边宋夏边境的古长城,最近的地方只不过八十余里,离着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驻地弥陀洞,其实也就只有一百五十里,西夏骑兵旦夕可至。不修寨子,钟浩这毫无战斗力的平西军,就只有等着被左厢神勇军司的擒生军捉去做奴隶了。

      钟浩觉得只有修建一个坚固的堡寨才能稍微安全点,这地方太危险了。等春种完一定要立即筑寨。

      好在如今西夏那边估计也在忙着春种,暂时不会来袭扰。以前,钟浩总以为党项人只会放牧,等了解过后,才知道党项人其实汉化程度很高,不只放牧,耕种也是很在行的。

      窟野河上游,左厢神勇军司侵占的耕地,已经快到麟州城前了。党项人也知道耕地的重要性,这些年拼命的抢占边境的耕地。

      钟浩觉得自己那所谓的以土地粮食吸引生羌蕃部来归附的策略,难度比之前想得要大很多,没想到党项人也很喜欢耕种啊。

      钟浩的觉得土豆和地瓜一定要尽快育种,尽快形成规模了,以高产吸引,不然自己分田吸引生羌蕃部的策略怕是很难奏效。

      当然招纳横山生羌蕃部的策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自己还可慢慢经营规划。

      在钟浩的预想中,用两年时间经营静羌寨,等静羌寨稳固之后,再在西边大横水下游建筑堡寨和屯田。以大横水的堡寨作为根据地,吸引收拢横山蕃部。

      大宋神宗以后,实行“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战略方针,利用修筑一个、巩固一个、步步为营的办法,大量构筑堡寨,进而逼迫西夏后退的策略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钟浩既然把这个策略提前提出来了,自己泰山大人又想提前推动,自己还是要尽一把力的。

      当然,在钟浩心中,是不愿去亲自去大横水建堡寨,实施吸引横山蕃部的策略的。那里毕竟离得西夏太近了,危险性太大。到时,得让自己泰山大人派个厉害些的人物才好,自己就在静羌寨这里,做好后勤和支援工作便好了。

      当然,无论如何,静羌寨的复筑还是要进行的。

      钟浩想最近抽空去银城县一趟,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招募些人手,当然,顺便也要拜会一下银城县的知县大人,毕竟以后自己要带人在他的地头上混,少不了要常打交道,跟这本地父母官还是要搞好关系的。(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