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两个年级一个班(求订赏票)-《听灵师》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轻、幽、缓的声音终于响起……

    只是我的内心却是一阵苦笑:刘婆婆,别提你的孩子了!你那帮不孝子孙现在还不知道死哪里去了呢,连你老人家过世都不知道,真是毫无人性啊!

    刘婆婆的声音一经响起,就根本停不下来,不用说这个老太太生前肯定是个极其啰嗦的话痨,她居然在唠唠叨叨地讲演着她的一生。

    而我刚开始停时还觉得无聊、无语,慢慢却感到诧异、惊叹,然后却是沉默和佩服……

    刘婆婆本姓黄,老家柳州,七岁时随父母逃荒于百川县双龙镇的这边,却到了刘家做了童养媳。童养媳也并不是都是悲惨的,起码刘婆婆到的这家,人就都挺不错——虽然她将来要嫁的男人大了她十二岁,整整一轮,但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能好好对她、关心她,在那个能吃上口饭就大过天的年代,这算什么问题?

    15岁那年她和她的男人成了婚,可惜蜜月(那时候有蜜月吗?俩人叫了几个亲戚来吃顿饭就圆了房,接着该干嘛就干嘛,可没有华东或云南7日游或新马泰等的)还没过完,村子就遭遇了土匪,她的男人在反抗时被土匪砍死了,还好这帮土匪只是急于求财并不劫色,于是她虽幸免遇难但却成了15岁的小寡妇。

    本来吧,夫家的公公婆婆见她可怜,也同意并劝她改嫁的,可是传统而又单一思想的她却拒绝了,并尽心尽力地维持好这个家,照顾好公公婆婆,然后在全国解放后的没几年,公婆相继过世,就剩下了她孤家寡人,在这个世界上顽强地活着。直至今天才闭上了双眼……

    她过完了平凡的一生,却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她平凡之极:她守贞守节、尽心尽责孝顺公婆,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子;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她只是一个老实本份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每日的生活节奏;她除了耕着那一亩几分田,就是养几只鸡鸭鹅、养几头猪或编织一些小手工艺品来维持生活,她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穷,甚至是贫困户……

    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她尽管没有太多的财富及过人的本领,可是她一直到死都热心过人:主动照顾那些年老体弱缺乏关爱的老人;这家喜事那家丧事等也处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或许是自己没有小孩。她特别喜欢帮别人带小孩,看这个那个都亲切;或许自己没读过书,所以她更喜欢看着那些小孩读书,也喜欢给他们买些笔笔本本等的学习用品以奖励和鼓励他们,待他们甚至比他们亲爹妈还好,以致她老到现在90来岁,几乎村里的的老老少少竟似乎没有一个她没抱过、没奖励鼓励过……

    因此,她没有子女,却又子女无数——她对人好。人们自然也对好。

    难怪今天她没有自己的子女到场,却又子孙满堂!

    她是个活了多年的寡妇,按道理她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未了心愿才对,可是她现在却唠唠叨叨这几个问题。希望有一天村里的人们能达成她的心愿,那么她的在天之灵也能够长享安息。

    她不是担心没人替她送终,也不是担心死后没有风水宝地安葬,而是她一直在期望:

    一、她希望五里屯村和平顶坡村共同的小学能够有一栋新的教学楼。而不是现在的泥砖瓦房,一到刮风下雨天就得提前让学生下课回家,省得发生意外。她希望这学校能直接开设到六年级。而不是只是现在的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到大队的学校才能上学。她希望学校有新的课桌椅,而不是现在老桌老凳,有的人还得从家里带去凳子;她希望教学楼前有操场可以做操,有球场可以打球,甚至还有花坛可以赏心悦目,就像镇中心小学的那样漂亮……

    二、她希望人人都有书读,都可以多读点书,做有用的人。

    三、她希望五里屯村和学校之间的那条小河上面能建一条小桥,而不是现在的踏石过河,每逢大雨山洪,大人小孩都只能望河兴叹……

    四、她希望镇上能想电视一样建立一个类似养老院的地方,让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或五保户们可以一起入住、一起热呵、一起互助及一起被照顾……

    其他也还有许多小小芝麻蒜皮的小事她也仍然惦记着,什么她的老母猪要配种了,母鸡在某个柴窝里生蛋要记得捡省得被老鼠吃了,当然还忘不了说她还有几百块钱放在枕头套里面,说要记得帮她捐给学校……

    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却还要这样的老寡妇死了还要操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国家自很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直都特别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可为什么这里居然还是这种状况?没错,这里是偏,两村都依大山,都是路的尽头的那种村子,可是这里的人们生活并不是那么的贫困啊!没看一座座楼房都洋里洋气、大车小车跑满地的吗?

    再看那金碧辉煌的庙宇和这简陋之极的学校对比——我竟无言以对!现在的我自然不会诋毁信神敬神有什么不好,但是神灵也不是瞎子,你自己的素质都没提升起来,神灵凭什么要保佑你?就凭你的酒够香、肉够肥?

    素质怎么提高?读书自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却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有知识有文化了,懂的事情见的世面,也自然水涨船高,这素质不就提高了吗?

    可是这两条村的人脑子都在想什么?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去读书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可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去大姑他们家的时候就听他们说他们村里也是有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两个年级一个班——没错!就是两个年级一个班!

    你道为啥?(未完待续。)

    ps:  东邪祝大家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