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主考官-《逍遥侯》


    第(2/3)页

    真正闹矛盾的阁臣,其实是刘金山和孔昆。刘金山的主张,一言以蔽之,不能独重进士科。

    孔昆是圣人的苗裔,又是知名的大儒,他自然以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为己任,不遗余力的打压明经、明算、明法、明数等杂科在科举中的地位。

    李中易得知了刘金山和孔昆的立场之后,不由暗自叹息不已,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此言果非虚妄!

    刘金山出身于小吏,他自然清楚,在小吏之中,其实有很多精通治国理政的人才。

    然而,历朝历代,只要走上了正轨之后,都会剥夺小吏参加科举的权利。其结果是,官昏于其上,看不到希望的小吏贪于其下,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每况愈下。

    孔昆是著名的大儒,他平生的所学,都集中于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之上,朝廷突然不考这些了,岂不是要了他的老命?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刘、孔之争,涉及到了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之争,不可能靠争吵,吵出任何有意义的好结果。

    时间一天天的拖了过去,眼看着距离秋闱的时间,仅仅剩下两个月了,实在拖不下去了,孔昆和刘金山只得恭请李中易圣裁。

    李中易和文臣集团的关系原本就不近,他的夹袋里,也拿不出合适人选。

    “咳,既然你们俩都想让朕说话,那就干脆抽签决定吧。”李中易不想掺合尊儒,还是弱儒的争吵,索性提出了一个看似荒谬,却极其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意见。

    刘金山和孔昆当场傻了眼,朝廷抡才大典的主考官,居然要靠抽签来决定,这消息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是要被全天下读书人的唾沫淹死么?

    直到现在,刘金山和孔昆方才意识到,李中易根本就不能算作是读书人。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李中易主政之后,便停了经筵日讲的制度。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虽然读过一段时间的四书五经,经史等学术上的造诣,却是出了名的差劲。

    唉,臣闹于下,主昏于上,这是折从阮最直观的感受!

    李琼却觉得,抽签的制度,又何尝不是解套的良方呢?反正,李中易是货真价实的马上天子!

    李中易出了损招之后,刘金山和孔昆都知道,不能再争吵下去了,否则,真搞出抽签的把戏来,他们还怎么做人?
    第(2/3)页